前段时间看到物流界的一个朋友提到一个数据:40%空载率,大概意思:“这个数据从13年开始就在被引用,一直都没有变过,也不知道出处,至于是否就是真的,也无从知道……反正被很多公司频繁的引用过,以证明这儿是有巨大的商机,其实没啥用……”。笔者也认为真没什么用!
为什么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A地到B地,每天是400吨的货量需求,需要10辆40吨的车。而B地到A每天就是240吨的货量,只需要6辆车。两边对开,要么从A到B的车,每天都留4辆车在B地。否则,从B回A地的车永远都满载不了。当然从一天来看、或者是一周来看,也许从B回A的车可能与A回B的车能平衡。但是一年来看,B到A 与A到B永远都无法平衡!当然,现实当中有无数个A地和B地,也有季节和产业变动的因素。但是,当你把视角拉高,用“年”的时间长度来看,基本上每年从各地外出与进入的货量上下波动不会太大。从每个地方往外出以及往里进的货量是否平衡就决定了是否发生空载。比如:北京,就是典型的商品只往里进,除了垃圾就少有往外出的量。所以大量往北京拉货的车,出北京就必然空载,就会寻摸着去天津、唐山、石家庄弄点回程货。这其实是在抢进入这些城市的车辆的回程货。
也许会有幸运的司机个体,经常来去不拉空!但是从整个物流体系的供需来平衡。放在一定长的时间(比如一年)里这是不会有任何改观的。一句话:货运需求决定了车辆的装载率!而什么决定着货运需求? 产业结构。
所以,无论上面那个空载率是多少,40%;50%或者30%,只要产业结构不优化,这个数据在宏观上就不会有任何的调整和改善的可能。这也不是物流供给方能通过技术或者其它什么手段可以优化的。
首先给结论:任何平台无论思想理念多先进、技术实力多强悍都无法改善整体物流行业的空载率指标。但是平台也许能对自己的“小环境”有所优化,但是那也仅仅是与其它竞对的比较优势。当最终大家技术手段相近了之后,货量比拼的依然是价格。因为当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弥平了之后,运费价格就是最后的比拼手段。
即使当一个平台统一了全中国的物流,面对的货运需求依然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信息的透明对于找货装货而言,则存在优化的可能。先装后卸、后装先卸,减少车辆绕远绕路,提供给司机更好的路线安排和休息时间等等,这些可以在车货匹配的物流平台上完成。虽然这对于物流车辆的运营效率会有所提升,但是面对先天货运需求的不平衡,这种改善量太小了!而且仅限于多批次、小批量的业务。
所以,投资人对车货匹配平台宣扬的“40%”的空载率指标看看就好!哪个“饼”是没法落在谁的嘴里的。
还是首先给结论:这是一个假命题,按轴收费无法改善货车的满载率。虽然我们能用很直接和简单的逻辑去思考和推理司机:因为按轴收费了,既然都要过高速,那么我还是装了货之后再走。问题是: 货在哪儿?长期来看货运需求基本稳定,甲司机找到了货,乙司机就必然要空车返回,况且A地的货等着要去B地,车辆必须要回程!不会因为高速按轴收费,乙司机在B地死等货以补偿高速上按轴收费的成本,这个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如何算?众多的“乙司机”怎么办?用个案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局限在“幸运的个体”偏差中。
当按轴收费后,如果是空车,并且司机不是被催着去装货,那么司机是一定不会走高速,走国道省道来省钱!如果是装货,因为按轴收费,路上没有查重稽查的话,司机一定会超载。没办法,要赚钱!
按轴收费是否可以降低司机的整体过路费呢? 从目前混乱的ETC信息看来,还不知道!原则上,如果按轴收费比正常满载收费要便宜50%的话,那就是政府降低了物流成本支出,否则就是诚意不够。
建议是:站在国家层面做产业结构调整,并且考虑物流成本要素。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少听到国家在做产业结构宏观布局的时候考虑货量平衡的物流成本要素。当然从历史上看,重要城市的形成其实是由物流和供给决定的。但是社会发展至今日,物流成本已经很弱化了,产业布局更多考虑的是产业相关性和集群分布以及整体的比较成本优势。和宏观物流成本基本不相关。
另外,物流行业如果有话语权的话,可以考虑歧视性收费。即:货量大的地方价格高,货量少的地方价格低。但是物流业又是一个产业的下游或者处于服务结构的产业,基本上是没有定价权,所以很难通过物流的价格歧视去引导产业布局的调整。
如果真能按照physical internet (智联物流网) 的结构和逻辑,将整个物流体系和运力定义并接入在一个全球开放、互联的物流网络中,并使用一组协作协议和标准化的智能接口,以发送和接收被标准模块承载工具所承载的实体商品。那么基于当前产业结构下的物流改进性的优化还是有可能。因为这是站在全局(上帝)视角上的整体优化,这和一个个独立的车货匹配平台还不一样,因为它们其实是一个个独立的烟囱,并不能形成整体和全局的优化。而physical internet是致力于把烟囱的底层打开,众多烟囱链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协作能力。这种能力是聚合更多的大数据在全网、全国、甚至全球层面进行供应链物流的优化。
但是,它依然是需要服务于产业结构!所以,想走向完美的平衡依然没门!也许只有1个点,2个点的提升。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6920 阅读靠供应链暴赚、大建冷链物流,年营收77亿的奶茶品牌冲刺IPO
3478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2981 阅读顺丰、鲜生活、京东物流、万纬物流、普冷、菜鸟…谁家冷链能在2025实现新突破?
2095 阅读中力股份上交所主板上市,电动叉车市场迎新机遇
1265 阅读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发布最新业绩
1167 阅读物流规划中的四个重要元素
1124 阅读科技助力轮胎制造业转型,菜鸟与华勤集团通力轮胎自动化仓储升级项目正式启动
1116 阅读顺丰实现全货机国内航班首次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飞行
1066 阅读滴滴送货开启2024暖冬驿站 50城货车司机可就近取暖休息领驱寒物资
101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