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受访者提供
北京京顺东街8号,北京地坛医院新住院部刚刚建设完工。北京地坛医院是新冠病人集中收治定点医院,随着新住院部的落成,紧张的救治工作已经开始,但是由于周边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医护工作者们如何吃饭成了大问题。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得知了这件事,作为亚洲餐饮联盟执行主席、她第一时间发出呼吁,联盟内二十多家餐饮企业,每日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免费提供200余套丰富的午餐和晚餐。但是剩下的问题仍旧棘手,这些套餐盒饭如何送达医院。
在过去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不少美团、饿了么、京东快递等第三方平台公司坚持送物资的消息。不过与个人订单不同,这种对某个医院的定时定点配送,其实类似于团餐业务。如何做好重点医院的团餐业务的“无接触”配送,可以参考的案例并不多。
这里的难点其实有几个:第一,这次涉及包括嘉和一品多家餐饮企业,餐盒数量多,出发地分散,但是又需要集中配送;第二,整个配送链路需要全封闭操作,才能保证餐食的品质。第三,医护人员工作比较忙,和一般公司还不同,不太会出现某个时段全部离岗,排队取餐吃饭的情况。取餐时间分散。
这个时候,如果按照过去的配送履约链路,无论是餐厅自送,还是第三方平台,单独操作这个“盒饭工程”都有难度。
这时候援兵来了,而且来自餐饮圈之外。
格力电器是以空调为主业的国内家电龙头企业,但是格力电器不只会生产空调卖空调,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听说了此事,捐出了多台格力的智能取餐柜。可以看到,这些取餐柜整体外形酷似社区的快递柜,不同的是每个柜门都有一扇小窗户,是可视化的。据了解,“格力智能取餐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通过远程物联网控制,实现单仓 0-65度远程温控,保温储存;取餐后关门自动单仓消毒,确保医护人员随时吃上安全、有温度的美味餐食。
智能柜来了,解决了前面所说的取餐的问题,但是配送履约还需要新的援兵。于是物流圈又来了两队援兵。
第一路人马,其实是一辆辆矮胖的无人车。这是新石器公司提供的专业无人送餐车,一辆车可以实现远程遥控无人驾驶送餐,每次送餐50份,每日可服务约100名一线医护人员。餐食从上车,再到餐食取用全过程均由车辆独自完成,避免疫情期间的人与人接触,减小了疫情传播风险。
另一路人马,则来自同城配送新军,顺丰同城配送。和大家熟悉的顺丰快递业务不同,顺丰同城配送业务正式上线不过一年的时间,其业务类型可以简单理解为顺丰版的“小美团”。餐饮配送也是顺丰同城配送的核心业务之一。
整个订单流程是这样,医护人员通过“Top50安心外卖“小程序进行订餐,每日从多种套餐中选定餐品。第二天餐厅现场制作后,由新石器高科技“无人送餐车”进行配送,顺丰提供运力保障,到达医院后统一配送入“格力智能取餐柜”。医护人员从一线下来后即可到取餐柜通过手机或智能屏操作开柜取餐。整个流程避免人人接触,全程安全可控。
据介绍,捐赠发起当日就得到众多餐饮企业的响应。第一批供餐餐厅选取了涵盖中餐、西餐、饺子、米粉、小吃、甜品、奶茶等多种品类的20个餐饮品牌,其中包括全聚德、旺顺阁、嘉和一品、渝是乎、汤城小厨、金掌勺东北菜、丰茂烤串、眉州东坡、羲和雅苑、小恒水饺、吉祥馄饨、时时乐西餐厅、江边城外、犟骨头、霸蛮、喜家德、好伦哥、CoCo都可、唐宫提供的70余种套餐。
这样,在三路援军的支援下,整个配送链路搭建完成。这些公司的协力合作, 保障了北京地坛医院新住院部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同时,这也说明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复杂性。
在前述的配送链路中,主要是服务团餐配送,那么,这种模式在疫情之后有没有可能推广开来,实现常态化的无人配送或者无接触配送?
刘京京对虎嗅表示,这种配送方式其实比较适合住宅小区和商务写字楼的配送。其实效率更高,而且安全可靠。
虎嗅认为,这种配送方式的尝试,不仅在于其公益和社会意义,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的未来发展,也有很多启发。
通常意义的C端同城配送,为了保证消费者的体验,提倡越快越好,所以其配送模式其实是B2C模式,比如一个餐厅出餐,不同的骑手分散配送给不同的用户。疫情期间,其实在生鲜零售领域已经出现了变化,就是把小区视为一个物流节点,用汽车把生鲜商品先集中配送到小区,再分散配发订单。整个链路变化为B(超市)—B(小区)—C(用户)。由于自提方式被普遍接受,甚至于最后这100米的B2C也被节省了。
现在,这一模式完全可以思考套用到餐饮配送上,链路变为B(餐厅)—B(写字楼医院学校)—C(用户)。
无人车配送目前在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在试点。不过,过去和业内交流时虎嗅发现,由于个人用户订单的分散,无人车的作用往往会被定义为最后100米的履约者,也就是上述链路B(小区)—C(用户)这一段。比如,广州的永辉超级物种就曾经采用过,由无人机来飞B(超市)—B(小区)这一段,由无人车来解决B(小区)—C(用户)的方式。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居然要用上空运转陆运的方式,也是挺有创意。
其实就无人车配送来说,无论是团餐的TO B配送,还是个人用户的TO C配送,效率最高的就是线路相对稳定的配送。也就是说,如果一辆车反复穿梭于A-B两点之间,不仅风险降低,而且可以实现配送的集约化。而目前疫情期间的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也给了最后一公里配送进行模式探索最好的窗口期。
当然,这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也是充满科技感的最后一公里,前提是物联网智能设备(智能取餐柜),智慧物流(无人车),以及移动互联网(微信小程序)的合作。只有这些要素汇合一处发力,同时消费者能够接受多元化的履约方式,未来城市里才可能有更加安全便捷的最后一公里。也许,时效上需要消费者多一点耐心。
前海粤十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2734 阅读乐歌股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约50%,大力发展海外仓
2752 阅读AI改变物流业的游戏规则:从炒作到实践的深度思考
1556 阅读物流行业如何破“内卷”?
1524 阅读电商件单票 36元,中国快递企业扎堆到中东搞钱
1381 阅读全球海运市场动态(一月中旬至一月下旬)
1287 阅读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1200 阅读菜鸟速递春节158城照常寄,快递员收入可达日常三倍
1034 阅读5000吨!创单日历史新高!
971 阅读打破成本困局:重塑企业运输采购新范式
100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