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黔货出山”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冷链需求大幅提高。2017年以来,贵州省商务厅根据农产品产销对接需求,推进农商互联示范县冷链体系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投入冷链体系建设资金3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1亿元,全省已建成冷库有715座,冷库容量121.85万吨,比2016年的43万吨增长了183.37%,实现省内88个县全覆盖,全省投运冷链运输车辆1281辆,比2016年的409辆增长了213.20%。
交通区位好、产业基础良好的500亩以上坝区生产配套设施基本齐备,保障能力相对较高。冷库建设在生产基地的共386个总库容34.89万吨,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3.99%和28.63%,单体库容在100-1000吨之间。直接服务于坝区的农产品冷库库容和冷链运输车辆,分别占全省冷库总库容的41.3%和37.8%。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系统提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相关企业仍然较少,仅有30余家,但发展迅速,部分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了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总体而言,直接服务于坝区的冷链物流企业尚未形成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
得益于冷链体系的不断完善,贵州省农产品外销率从2016年的10%提升至2019年的23.4%。外销范围从原来的本省扩大到沿海地区乃至国外。果蔬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了8%,降低冷库运营成本10%,实现全省9个市(州)冷链物流中心全覆盖,有力加快了“黔货出山”、“农货进城”和“网货下乡”的进程。农产品通过冷库收储实现了错峰销售,提升了种植户收益;农产品有流通中使用冷链,农产品的损坏率大幅下降;随着产地型冷库的覆盖,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大幅提升。
贵州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虽然发展很快,但500亩以上坝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冷链物流设施薄弱,发展和分布不均衡。从量的角度看,贵州省仅有34.89万吨冷库,与500亩以上坝区需要差距巨大;从分布角度看,边远山区坝区的冷库保有量很低,估计仅占全省冷库总保有量的2%左右。冷库多数建在城市、大型乡镇或万亩大坝附近,按照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冷库不能辐射全部的500亩以上坝区,呈现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的现状。
2、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缺乏统筹,各自为政。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大多各自为政,缺乏省、市级层面的统筹与规划,导致邻市县间同类型、同规模、同功能的重复建设,服务于一定范围的大坝的冷链物流园没有考虑其它坝区的冷链物流需要,要么功能“高大上”,要么功能过于集中。
3、冷库库容小、分散,没有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冷库库容小、分散,设备智能化程度低,果品、蔬菜保存时间短,损失大的问题难以解决。现在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规模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如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遵铁物流、贵州冷投)正在准备建设产地型冷库,但由于大多刚进入农产品冷链行业,经验不足,受资金、土地、政策等因素制约也没形成区域化、连锁化的服务网络。
4、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连接不畅,零散的社会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断链现象。
5、坝区产地型冷库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佳。过去由于我省农业产业分布较为零散,产品结构单一、单品量少,修建的产地型冷库仅在农产品收成后的2-3个月使用,造成产地型冷库库容利用率低(旺季使用率达85%,一般时间为50%,淡约30%甚至更低),从全省来看,80%以上的产地型冷库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6、冷库分布不均,没有形成有效的冷链物流网络。我省的冷库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的冷库数量较多且较为集中,而一些地区的冷库就较为分散且数量较小。冷库数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在物流园区和城郊地区及区位条件好的坝区,而边远坝区没有冷库,没有形成大、中、小库容合理搭配的冷链物流网络结构。
7、冷链经营缺乏协作,冷链企业运营水平低。已建成使用的冷库多为企业自建自用,很少进行市场化运营,自己不用就空置,导致使用率不高,导致冷链物流成本高企。缺乏统筹与协调,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冷链运输空载率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不高。
8、冷链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省内冷链企业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精准温控技术未普及。信息化建设滞后,不能实现冷链全程监控管理,区域性冷链信息没有完全打通。单个冷链项目大多没有信息系统,已经建好的项目普遍没有信息平台,在建的和规划的建设的项目没有规划建设全程温控系统和溯源系统。
为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应做好以下“三强化,五建设”:
1、强化组织保障。建议成立坝区冷链物流工作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商务局、农业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负责坝区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指导协调、督促监管,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市场准入、用地、融资、农业用电补贴、财政奖补、财政帖息贷款等多项扶持政策,强化对坝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政策保障,通过项目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入。鼓励项目建设业主灵活经营,提高冷链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主动服务坝区及周边农业产业发展。
3、强化资金支持。通过中央、省市级安排项目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包投入坝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运用市场化办法,综合采取委托贷款、担保贷款、参股、帖息等方式,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坝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坚持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为主,建立健全坝区社会化建设投入机制。注重物联网和农产品监管平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采取有偿贮藏、租用等多种模式推动产地冷库的共享共赢。
4、重点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大500亩以上坝区冷库建设,要重点支持服务坝区的中小型冷库建设,形成大、中、小库容合理搭配的冷库布局。支持与冷库相匹配的冷藏车的投入,重点支持第三方专业车队的建设。在坝区集中的地区适当扶持市场型冷库的建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5、围绕500亩以上坝区推进市场型和产地型冷库建设。为了促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除了要建设产地型冷库之外,还需要在交通区位良好、产业基础好的坝区建设市场型冷链物流系统。市场型冷链物流系统建设需要发挥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贵州冷投、遵铁物流等国有大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大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在市场型冷库的投入力度,产地型冷库建设需要发挥县级平台公司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层次建设产地型冷库,逐步满足500亩以上坝区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
6、统筹规划,全面布局,鼓励多元化冷库建设。以信息网络为中枢,对各坝区多元化冷链体系建设及运营进行统筹,超前规划,分期建设,逐步推进,对枢纽型、节点型的冷链物流中心应做到适度超前,业务创新,对边远坝区应通盘考虑,以县平台公司统一安排,多元投资,分级建设。多元化冷链建设要做到“三结合”:产地型与市场型结合、固定式与移动式结合、预冷与保鲜结合。
7、积极推进坝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特色示范样板坝区为主导,创新发展坝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推动建立以坝区为主导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拓展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提供采购执行、物流服务、分销执行、融资结算、商检报关等一体化服务。
8、推进与坝区产销对接的终端冷链物流建设。加强与坝区产销对接的终端冷链物流建设,鼓励大中型果蔬批发市场、连锁生鲜超市、电商物流企业加快冷链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预冷、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完善主要销售终端区果蔬冷链贮藏、城市配送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藏运输,逐步提高果蔬产品冷藏运输能力;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
作者简介:王茂春,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贵州省智慧物流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农产品电子商务。
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1294 阅读2025开年跨境商家利润就被吞掉一大笔,海运费暴涨后又大跌为哪般?
1070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2025发展战略发布
927 阅读顺丰133亿件、中通340亿件、圆通266亿件、韵达238亿件、邮政180亿件……全年快递业绩出炉!
935 阅读解码DHL全球化密码:物流企业出海启示录
909 阅读工业工程界的“诺贝尔奖”揭晓,顺丰为2025年唯一中国代表
837 阅读连续2年夺魁!日日顺荣膺LOG供应链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809 阅读上线首日,京东快递凌晨即送达手机国补第一单!已支持全国所有上线省市!
813 阅读今日启动!手机首入“国补”,邮政EMS全链路物流保障
717 阅读2025年天猫平台3C国补首单由顺丰完成派送
76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