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发现
出于对自己信息的保护,收到快递,我总是要把面单处理掉。之前总是把它简单撕毁,并不太注意上面的内容,直到有一天收到了个来自顺丰的“个人寄付”快递。
因为是“个人寄付”的快递,所以仔细看了下面单上显示的价格。这一看不要紧,结果发现了我一直担心的状况在上面有了解决,对于收件人的电话号码,只显示前3位和后4位,中间4位用“*”代替,这样就不用太担心信息泄露。于是感觉顺丰在“隐私保护”上面还是挺为客户着想的,不仅收件人,寄件人的号码也做了处理。顺丰是这样,其它快递也是这样吗?于是就留意收到的各种快递。
邮政的没做任何处理:
注意:为了信息保护,采用了粗线覆盖,但基本能看出处理情况,下同
韵达的没做任何处理:
圆通的、申通的都没做任何处理。还有一件虽然是圆通的,但上面显示是“菜鸟提供智慧技术支持”的也没有进行如何处理。
是不是除了顺丰,其它快递都没有做处理呢?我翻出了前段时间收到的一个京东包裹。
结果发现,京东面单上不仅对手机号码做了处理,而且名字也只保留了个“姓”。为了保护信息,我经常用另外三个字来代替真名,现在看来通过京东寄、收件,以后就不需要进行那样的替代了。
可能原因
同样是快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区别呢?对面单个人信息没做处理的邮政、圆通、申通等快递企业,相信也知道保护客户信息的必要性,但为什么不像顺丰和京东那样进行一些处理呢?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知道但没有行动。保护信息,防止泄密,其中的重要性,企业比个人更能懂得。但为何没采取行动呢?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企业都那样,所以就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
二是,想行动但有技术困难。面单上的客户信息类似于以前信封上要填的信息,快递企业和快递员可以按图索骥。所填信息的改变(隐去几个数字和文字),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相应的技术发展或信息系统支撑。比如,现在快递面单上几乎不用填邮政编码,是因为有了可以方便联系的手机。而手机号码的部分数字要隐藏,需要前端收件,中间分拨,末端派件等链条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系统打通。
三是,技术没问题但涉及到了相互协作。顺丰、京东既然都已经做到,建立了面单上“隐去几个数字和文字”的信息支持系统,显然技术上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如果技术上的“能不能”没有问题,那就是管理上或协作上的“愿不愿”有问题了。顺丰、京东的物流是自营体系,韵达、圆通等与菜鸟对接的是整合体系,单个企业内部“愿不愿”的问题容易解决,不同企业之间的“愿不愿”问题就非常复杂,而且还引发了新的技术上的“能不能”问题,即所谓的“企业沟”和“系统壁”。企业视客户信息为财富,快递企业愿意把自己的客户信息系统与菜鸟系统对接吗?如果不愿意或不能够的话,就只能依靠面单全部呈现客户信息来进行投递了。2017年6月,就发生过菜鸟顺丰互怼的事件,顺丰突然宣布关闭对菜鸟网络的数据接口,最后经国家邮政局出面调解,事端才得以平息。
很难学到
“隐去几个数字和文字”看似简单,但就是做不到,是因为“表面简单”的背后有很多“复杂的支撑”,包括意识上的重视与否,技术上的可行与否,组织上的协同与否,等等。其中,组织间的协同因为涉及到了利益和权力等敏感要素,在实践中似乎更为关键。
“看似简单,却学不到”这个与核心竞争能力的特性之一“难模仿、难替代”相呼应。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有的能力是显性的,有的能力是隐形的,那些能带来价值,具有独特性且不容易被模仿的能力就可以成为核心竞争能力,顺丰之所以能够拉开其他快递一个档次的原因就在这里。
“大道相通”经常被讲授原理、方法的老师们提及,意思是这个问题理解了,学会了,其它类似的问题就差不多了。实际上,“大道相通”在抓住事物普遍性上挺管用,但在具体问题上,尽管“差不多”,但毕竟还“差那么一些”,真的是存在“隔行如隔山”,想要解决问题,需要了解行业特性;想要解决好问题,需要在行业颗粒度上持续深耕,当然还要依赖企业的现状以及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定力。之前看到一个笑话,一个老太太坐公交,看到前面年轻女孩上车时在投币箱附近对着司机扭了一下屁股就走进车厢。老太太在走近投币箱时,也扭完屁股往里走,结果被司机叫住要求投币。老太太很生气,你这司机有问题,年轻女孩扭屁股就让进,我老太婆扭为啥就不行?司机耐着性子给解释,人家女孩裤子后兜里装着公交卡,扭屁股是贴近感应器刷卡,你啥也不懂还想学?
类似的事情,企业经营活动中比比皆是。别的商场搞活动,自己也跟着搞,结果别人人气饱满,自己却因为赠品发放引起顾客的踩踏;别的企业搞促销,自己也跟着搞,结果别人清掉了库存,自己却因为供不上货而遭客户投诉;别的网店搞爆款,自己也跟着搞,结果别人盆满钵满,自己却因供应商掉链子极其被动;别的地方请明星搞直播带货,自己也跟着搞,结果别人请的明星的粉丝变成了销售额和利润,自己却成交额远小于坑位费;别人的供应链平台搞供应链金融,自己跟着搞,结果别人搞成了产融供应链而越做越顺,而自己却被供应链金融快搞死了;……
看似简单的东西,为何却学不到,学了也没有起到效果?因为“表面简单”的背后沉淀着“复杂的支撑”。行稳致远,基于细分行业颗粒度深耕的“一万小时定律”不是那些“快餐文化”所能理解的。
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672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3028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548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44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802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643 阅读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163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423 阅读刚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无霸市值已缩水211亿
1374 阅读2024年低碳供应链&物流十大事件
131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