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链需求在全国范围内的日益扩大,以及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引来了众多企业甚至各行巨头跨境纷纷入局,使得近年来冷链规模不断扩大,尤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地区的冷链发展增长更为明显。
长三角地区就依赖独特的区域优势以及发展潜力扶摇直上,国家在2019年5月13日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长江经济带覆盖区域面积广阔,包含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以及 26 个重要枢纽城市,该区物产丰富,生鲜农产品众多,比如产量丰盛的鱼蟹、茶、猕猴桃等特产,冷链对推动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的发展,激活经济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初的时候,沪苏浙皖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其中与零售、物流有关的部分明确提到:在长三角建设世界领先的人货场一体化新零售网络,共同打造新零售“试验田”和“竞技场”;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重点在快速消费品、农产品、药品等适用领域。
交通便利是物流通畅的基础,2020年4月17日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将提升高速铁道通道能力,陆路上优化铁路布局,尤其是要贯通沿海、沿江等高速铁路,完善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布局。
长三角洲地区自然物产丰富、经济基础优渥,又周边临海,港口众多,辐射面积广阔。以上海为核心,连接江苏、安徽、浙江形成的长三角城市群是全球6大世界级城市之一,地域面积 359 00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有2.2亿之多,再加上背负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带作用,其经济活力、开放程度、现代化进程都极具竞争力,对各地生鲜农产品产业与生鲜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优质的空间。
由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座城市形成“一廊一核” 的人字形产业带,南翼覆盖了上海的松江区,嘉兴、杭州和金华,北翼途经苏州,再与浙江的湖州相连,最后经安徽的宣城、芜湖,一直延伸到合肥。除了在阿里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孕育出的众多轻工、纺织和小家电等轻资产中小企业聚落,还聚集了三省一市大量的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重资产行业,为未来形成的长三角高科技产业带奠定了基础。也为以上海为核心形成的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形成所谓“五圈”和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形成的四带共同组成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共同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多达19.5亿元,占据了全国总额的1/4左右,南京、合肥、芜湖等城市均成高幅度增长,居民收入与生活质量也在平稳上升。政府和企业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视,不断深化区域冷链物流标准化,为农产品一体化、供应链合作对接打造更优质的造营商环境。
在农产品标准方面,三省一市先后签署了《长三角食用农产品标准化互认(合作)协议》、《泛长三角认证认可质量提升行动倡议》等文件,《长三角地区市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中也提到了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建设与区域物流标准化建设,能够为加强农产品流通,对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及培育提供制度优势。冷链行业一直缺乏国家级别的标准与规范,长三角地区在物流设施设备等领域制定了智能物流柜标准、跨境电商交易管理规范、食品冷链物流标准等等,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了产品破损率与人工成本。
但在某些细节以及标准的落实上还缺乏相应的力度,比如标准的落地,大部分还没有被执行。提升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需要区域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由此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一体化,实现商品流通环节的规范与统一,提升仓储、运输、配送等综合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从冷库建设、冷链运输车辆、低温物流中心等硬件设施,到包装、保鲜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都应该有“法”必依。对农产品冷链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建设以及相应法规条例规定的检验检测结果不止流于形式,才能为长三角农产品和生鲜的一体化市场竖立标准化样本。
长三角地区虽然经济水平跻身前列,但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规模、结构和冷链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内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资源差异巨大。长三角结构复杂,地缘辽阔,一体化虽然带动了整体发展,但也可能进一步拉大各区之间的差距,需要政府政策的协调推进,促进各区之间资源的共同发展。
尤其农产品与生鲜,其产地往往位于经济不甚发达之地,而生鲜产品季节性较强,保质期较短,从采摘到加工可能需要超过一天的时间,再加上运送到冷库、冷库到终端销售,以及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至少也要2-4天,保质期短、标准化不统一造成了巨大损耗,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生鲜产品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而且部分生鲜产品本身不抗压,需要进行特殊包装,如真空包装、保鲜膜、保鲜盒等,成本投入也比普通物流更高,从源头遇冷到末端配送中的每一个冷连环节都尤为重要,但在盈利上的回报往往不成正比。
因为长三角生鲜农产品市场范围广泛,批发商、零售商分散在全球各地,订单批量也大小不一,给规模化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这是生鲜产品独有的特点需要冷链物流来解决的挑战。对外,尤其跨境物流,40%以上的商品跨境配送需要7天,滞后会影响用户体验,不利于品牌价值的建立。对内,不止农产品,鲜肉类产品的保鲜服务不规范的供应链系统个体经营商业也时有出现,这些个体服务仅限于所在地的小区域,容易产生滞销、积压以及冷库负载过度带来的产品腐坏。
当前,精细化、集约化是市场主要趋势,对冷链企业来说,能够对客户进行定制化服务是竞争力的体现,冷链的客户类型大致分为五类:一是以超市、卖场为主,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卖场成为百姓主要消费场所,对冷链的要求是有短期服务能力,这类客户应作为长期合作发展的重点;二是餐馆、门店为主的中等规模客户,这类客户主要根据库存和销售量有定期定量的特性,其冷藏冷冻的储存能力较小,但品项与订单量相对稳定;第三类客户以流通加工企业为主,有较强的冷冻冷藏能力,品项少、量大、时间与路线固定;第四类客户主要是指中间商、经销商,这类客户没有自己冷冻冷藏运输配送的能力,需要第三方企业提供全部服务;第五类客户是零担及C端客户,这类客户需求最复杂,地点、要求均不相同,品类货量也不确定,对冷链要求极高,然而这类客户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也是冷链企业的主要目标客户之一。
不同的客户应对不同的需求与配送模式,一般来说,配送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直接配送模式,适用于货物品项少,需求量大的客户,以及处理紧急订单,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抵达终端,但容易被交通、天气等因素影响;二是配送中心模式,适用于品项多,需求量大的客户,可以先把商品通过冷链配送至综合物流中心,将相关信息录入至后台管理系统,再根据客户订单要求进行加工和出库,这类模式势必对财力人力物力要求很高,投入金额较大,但具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最后一类是共同配送模式,产品由生产企业通过冷链运输进入配送中心,进行入库、储存、加工、出库等环节,配送则由目的地附近的冷库 、便利店 、个体户等负责,再由客户自提或送货上门,适用于品项多、批量大、定量少的客户,也是未来冷链企业运营模式的主流。
无论何种配送方式,其主体的核心还是商品。客户视角之外,还应关注供应链是否完整。生鲜农产品对温湿度的要求极高,且注重配送的时效性,过程复杂,每个环节的不慎都可能导致最后产品的损耗,因此对物流运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必不可少。供应链是对从产品采购开始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进行统筹,使得性价比达到最高,利用摄像、传感器、GPS定位等设备完成可视化、信息化,从而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
供应链的完整还可以通过溯源系统保障农产品质量,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通过编码、标识来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也方便上下游的生产销售随时了解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应对,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用户满意度。
冷链系统可以根据侧重点不同,将冷链要素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等,但其目标都是能够是冷链物流行业能够降本增效,只有平台建设标准化、监管手段信息化、应用便捷化才能让冷链流通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冷链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对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各个关节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快信息流通与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长三角经济区应该更多的鼓励个体经营者加入供应链系统,共享信息,与大数据资源体系的建立,提高数据利用率,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电商平台与线下交易进一步扩大当地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经营辐射范围,尤其是利用不同的运输方式使得冷链物流得以流通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长三角冷链一体化势必会促进农产品与生鲜电商的发展,也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所以,尽快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落实标准化,协同多区联动,提高供应链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是长三角冷链未来的发展方向。
蜜雪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4620 阅读立高食品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类专业
4326 阅读大疆【深圳】社招高级仓储管理岗、中级运输管理岗、高级关务管理岗(国内)、高级采购代表、中/高级产品上市管理岗(GTM)
4218 阅读中粮粮谷2025年校园招聘物流管培生、仓储管培生等
3722 阅读校园招聘 | 山姆采购管培生、配送中心营运管培生
3666 阅读德永佳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岗位
3280 阅读美的即时零售-城市仓业务 全国招商
3208 阅读海盟控股集团社招规模客户事业部大客户经理、分公司负责人、资深操作、供应链资源总监、海外渠道经理、总裁助理
3245 阅读TCL社招仓储物流部副部长/经理、海外供应链主管/经理(外派储备)、工厂BP经理、ODMIN采购
2980 阅读益海嘉里【上海】社招电商物流负责人、进口商品供应链业务员
298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