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聊仓储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常用分析方法》中,我们介绍了仓储规划中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与用途,本期我们聊一聊PCB分析在库区规划的具体应用。
存拣单位分析(PCB分析)也称货态分析,即考察仓库各作业环节的基本存拣单位(包括:入库单位、存储单位、拣货单位)类型。
其中P为Pallet栈板,C为Carton箱,B为Box单件。
在仓储规划中,PCB分析常用于与EIQ分析配合,设定存储/拣选区域,选择合适的存储、拣选模式及存储、拣选搬运设备。
假设入库/出库数量n,货品的包规为为a个/件,b件/托,则P/C/B三种包规的转换公式如下表:
在实际应用中,存储单位一般与入库单位相同。
常见的储运模式主要包括P→ P、C→C、P→C、C→B和B→B等5种单储运模式以及P→(P、C)、C→(C、B)和P→(P、C、B)等三种复合存拣模式,存拣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订单的入库单位和出货量。
仓储系统的典型库区参考如下表:
不同存拣模式对应不同自动化设备配置如下表:
在不考虑进出库量,仓库内各物料P/C/B转换情况如下:
对上表进行分别透视:
存储单位透视:
以件为存储单位的品项共有15种,品项占比为68.18%;
以托盘及件为存储单位的品项共有7种,品项占比为31.82%;
无以单品为存储单位的品项;
拣货单位透视:
以单品为拣选单位的品项共有2种,品项占比为9.09%;
以件为拣选单位的品项共有16种,品项占比为72.73%;
以件及单品为拣选单位的品项共有4种,品项占比为18.18%;
无以托盘为拣选单位的品项;
存拣模式透视:
C→B模式(以件为存储单位,以单品为拣货单位)的品项共有2种,品项占比为9.09%;
C→C模式(以件为存储单位,以件为拣货单位)的品项共有9种,品项占比为40.91%;
P+C→C模式(以托盘及件为存储单位,以件为拣货单位)的品项共有7种,品项占比为31.82%;
C→C+B模式(以件为存储单位,以件及单品为拣货单位)的品项共有4种,品项占比为18.18%;
没有以托盘为单位出库的物料品项,以件为单位出库的物料品项数最多,占到72.73%;
需要进行存拣单位转换的物料品项共有13种,品项占比为59.09%,无需进行转换的品项共有9种,占比为30.91%。
由此,其存储区设置应以件存储区为主,由于拆零比例较高,建议采用存拣分离模式,设置独立的件、单品拣选区。
1、示例中未考虑进出库量,在实际应用中,考虑需要进出库量,并与EIQ分析结合,方能进一步明确各类存储区/拣选区域大小。
2、本篇非原创,仅在第六部分中加入了个人理解。大部分内容来源于物流沙龙-《详解仓储规划数据分析——以PCB分析为例》,原文链接为:https://www.sohu.com/a/260467735_168370。
破译汽车物流供应链背后的京东力量:从LEED金级BTS定制仓到7个月全托管高质量交付
3926 阅读快运江湖的“老大哥”回来了!
1594 阅读供应链管理40年简史:概念与实践的螺旋互动
1300 阅读Gartner仓库五级模型:不仅仅是分类,而是价值地图
1244 阅读外卖平台配送系统:算法实现时效、效率与成本精妙平衡
979 阅读零售精益型物流网络标杆:沃尔玛
806 阅读零售运营管理的天花板:生鲜供应链管理
835 阅读关于河南伍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2025年度仓储服务、物流运输服务的招标公告
736 阅读永辉下半年扩张前置仓
725 阅读2024年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万亿元,业务量完成1750.8亿件
75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