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聊中通。
过去20年,中通数次踩中时代节拍,除了所谓的“运气”,更多的是在节拍和机遇到来之前做了大量铺垫。这些“铺垫”,有运营模式的创新,有分配机制的变革,也有组织架构的升级。老鬼将此称之为“抓机遇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踩中时代节拍的概率才更大;缺少这个能力,再好的机遇也会擦肩而过。
当然,有潮起就有潮落,“抓机遇的能力”建设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人也好,企业也罢,不可能一直“好运”,也不可能永远踏准时代的节拍。
老鬼要聊的话题即在于此:在意外事件频发,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大的今天,中通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城池?如何再进一步?
1986年,初入社会的赖梅松就被上了一课:
"他在一家印染厂当纺织工人,五毛钱一天。上了一个月后,稍微有实力的人都在买机器,然后给这家厂里代加工。赖梅松也去买了一台,6800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赖梅松信心很大,因为代加工比“打工”强多了,第二年就能赚几千块钱。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货多了就卖不出去。等到春节的时候,大家要回款,他们代加工的羽纱价格马上给压了下来。最后不但加工费没有赚到,还要赔钱。无奈之下,赖梅松只得把织布机卖掉。"
回想起早年这次受挫,赖梅松直言:这个经历非常重要,就是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这段经历在中通的创业与成长过程中,影响亦显而易见:早期设定的“亏完500万就不干了”的创业底线,“不借钱、不欠钱”的三个规矩,以及后来的开通省际班车、组建自营车队、构置自有产权土地、以股份制改革推行网络直营、自主或主导研发信息系统和智能设备等等,所有这些重大决策,都是在不确定市场竞争与环境影响中,寻求最大的确定性。
行至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黑天鹅”在全球群起而飞,没有人想到,这次疫情会持续如此之久,波及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疫情阴霾的笼罩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时有升级,摩擦不断,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资本环境,都在发生着剧烈变动。
之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原本剑拔弩张的国际局势也逐渐缓和。
就在大家普遍认为“一切终将回归往昔”的时候,中通于2020年9月17日正式开启回港二次上市的程序,12天后(9月29日)即登陆港交所,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美国、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的快递企业。
关于这次“回归”,当时一个很具代表性的评价是:中通现金情况良好,二次上市的意义并不大。另一个“主流共识”是,中通目的是拿钱扩张、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储备弹药。
现在再看中通走的这步棋,你恐怕不会觉得“意义不大”了。
就在前几天(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SEC官网消息,又将88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原因是无法检查这些公司的审计底稿。这一次,中通也被纳入其中。
对此,中通在官网回应:将继续遵守中国和美国的适用法律和法规,并努力保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上市地位。
相较于名单中的其他企业,先行一步“回港”的中通,在面对类似风险时无疑更具主动性,也能够将“最坏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
提及中通回港二次上市这个决策时,赖梅松称之为“回家”并坦言:在这个合适的时机,做了这样一件合适的事。
这话听上去有点虚,但是对“什么样的时机才算是合适时机”的审度与判断,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即“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心理投射。
2016年成功上市后,中通也在这一年年底“反超”对手,完成业务量45亿件,首次排名行业第一,并持续保持领先。到去年(2021),中通年业务量更是突破200亿件大关,全年利润也首次登顶,一举拿下“双冠王”。
中通确实够稳,但“稳”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在老鬼看来,现在的中通至少面临两重挑战——
1.原有的护城河优势在缩减
中通的护城河是什么?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持续滚动扩大的业务规模以及规模效应下的极致成本管控。
受益于这个能力,中通也确实形成了一个“巨大单量-规模经济-成本降低-价格优势-持续扩大单量”的良性循环,在成本、规模和效率的互动、协同上,构建了强大的护城河。
问题是,就像中通刚成立时的“摸着‘大哥们’过河”,最近几年,诸如圆通、韵达、申通以及顺丰,包括极兔,很多方面也在“摸着中通过河”,比如自购土地自建厂房,网络转运直营化、网点管理网络化、扁平化,直营车队优化运力等等。
中国快递江湖的玩家之争,不论战略,还是战术,实际上都是透明的。互相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情报获取能力非常强,没有什么秘密。最大的区别就是先与后,以及管理上的落地与执行。
举个例子,根据几大上市快递的年报,圆通2021年的单票成本已经追平同期的中通,在部分环节甚至优于中通。
据年报数据,2021年圆通核心快递成本中单票运输成本0.50元,单票中心操作成本0.30元,合计0.80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0.82元有所下降。中通2021年单票运输成本0.52元,单票分拣成本0.30元,合计0.82元,较去年同期持平。
中通的压力以及面对的潜在挑战可想而知。
2.规模依然重要,但不再“为王”
当赛道上的主要选手再一次站到同样的起跑线上,也意味着中通在“成本、规模和效率”上构建的护城河优势进一步被削弱。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实践也开始印证另一句话——规模不经济。有数据显示,当一家快递网络的日单量达到6000万件的时候,在成本改善上带来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
与此同时,传统的“以价换量”市场策略,因为过度的无序竞争从去年开始,被监管机构和管理部门接连叫停。快递行业“反内卷”更是被提升至民生保障、基层维稳的高度,竞争环境和治理环境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快递公司来讲,规模依然重要,但不再“为王”,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势在必行。新的历史进程中,快递公司也必须尽快找到突围之路与破局之道。
中通当然也不例外。
新的护城河在哪里?如何构建?5月8日,赖梅松在中通成立20周年的“公开信”里写道:
传统物流需求正向着多元、多层、多极和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方向转型,这必将推动快递物流业向定制化、差异化、品牌化等方向发展,并推动冷链、跨境、同城、仓储等精细化新赛道的加速成长。中通的生态圈起步早、布局快,我们要坚定信心,紧抓机遇,加快发展,在进厂、进村和出海等新蓝海里发挥更大作用,力争在未来的3-5年内形成生态的护城河。
以生态圈来构建新的护城河,就是中通给出的方向和答案。
截至目前,中通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快递为核心业务,集跨境、快运、商业、云仓、航空、金融、智能、传媒、冷链、兔喜等生态版块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企业。服务网络遍及全国超过93.9%的乡镇,每天全国超过1/5的包裹通过中通递送,直链超过1亿的商家和用户。
路漫漫,其修远。
于中通而言,已经过去的20年,无异于一场修行,从开始的筚路蓝缕,到现在的业有所成,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正在开启的新20年,则更像是一次征程,虽然有所积累,但前路更加凶险。
今年年初中通全国网络大会上,赖梅松也提到:2022年是中通成立20周年,也是中通二次创业的元年。在这场持续的创业修行中,赖梅松的“两个心态”很难得,也更重要:
一是马拉松心态。快递的属性就是马拉松,要走久、走长、走远,就必须要有更多人的相信、相随,中通“同建共享”的机制搭建和文化属性,即源于此;
二是归零心态。人生没有常胜将军,企业经营也一样,输得起的人更配赢;取得一些小成就时更要学会适时归零。只有这样,才能在跑马拉松的路上欣赏到不同的风景。
站在这个角度,重新审视当下,不确定性确实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机会与选择。
首发 | 富勒科技完成3亿元融资,经纬领投,高成和高瓴跟投
11467 阅读中国兵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岗位
4843 阅读近1500人!中远海运24-25届全球招聘启动
4196 阅读顺丰社招仓储管理经理、KA客户经理、SME客户经理、灵活业务资源专员、散单管理岗等
3739 阅读吉利十一月岗位火热招聘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3700 阅读拼多多集团-PDD | 2025届校招正式批网申时间延长至2025年1月12日
3644 阅读梅花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理类与工程、供应链管理等专业
3400 阅读立高食品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类专业
3360 阅读美团社招仓储主管;郑州运营督导(物流方向);中心仓经理;业务推进专家;水果采购专家等
3259 阅读日日顺供应链2025届校园招聘
320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