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面对复杂的疫情态势,我国毫不动摇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防疫情的同时,稳经济同样重要。作为经济市场主体的企业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也要做好供应链管理,以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
持续的疫情冲击供需两端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10日,在全球范围内已累计发现超过5.3亿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死亡病例累计约为630.5万例。而在我国,由于一直坚持“动态清零”方针,大部分地区均较好地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大面积蔓延。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7日,我国累计确诊病例为22.4万,其中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这组数据足以说明,“动态清零”政策让我国的防疫抗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不过,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隐匿性强、传播性强的特点,加上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不减,这些都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持续不退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供需两端、对采购生产流通均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物流运输受阻、运输成本上涨、原材料零部件短缺、企业产能受限、订单规模下降、民众需求转弱等。
而据2022年第一季度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近52%的受访企业认为今年此轮疫情对企业经营影响更严重,其中订单下降、原料短缺/供应存在中断、人工成本负担过重、客户拖欠账款是最主要的4个困难。此外,由于疫情的蔓延,部分国家或地区停工停产,零部件供应延迟,影响产品生产。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东南亚地区2021年夏季的疫情蔓延导致半导体供应停滞,对汽车供应链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且,由于部分人因被裁员或降薪,消费力减弱,同时部分人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担忧,转而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这些导致在复工复产阶段,全社会消费的复苏速度不及预期,企业经营压力仍较大。从中可以看出,疫情已经影响到包含采购、生产、物流和分销等在内的供应链各个环节,供应链持续承压,乃至出现供应链中断问题。
在此背景下,企业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也要做好供应链管理,这成为企业管理层需考虑的一大课题。
对快递进行全面消杀
多措并举应对常态压力
疫情对企业原有的物流供应链体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经营成本上升、新订单不足和仓配不畅是疫情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领域。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疫情防控难度大、复杂度高,疫情随时都可能再次重创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地区经济、民众生活造成的伤害,“动态清零”将会是我们一直坚持的防疫总方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企业生产、分销、交付等业务的连续性,便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诉求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提升供应链敏捷度以灵活应对突发变故,需要增加供应链弹性以求能从冲击中尽快复原,需要设置平行供应链以增加应对供应链中断的资源储备。
围绕“提升供应链敏捷度”“增加供应链弹性”“设置平行供应链”这3大策略,则需要企业多措并举,结合实际需求,灵活采用洞察消费者需求、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全链条可见性、提高安全库存水位、分布式布局产能、核心零部件设置备份供应商、规划货运替补线路、加强风险预警与应对等8项具体措施。
在洞察消费者需求方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供应链战略提供了一种应对新时代新挑战的方法,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优化供需适配、降低总成本,同时优化消费者体验与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如果企业能够实时感知消费者需求信号,并传导至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个环节,打造需求数据驱动型组织。那么,这将帮助企业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改进风险与损失管理、提高经营利润率、增强供应链敏捷性和做出更明智的业务决策。
面对如今海量且多维的消费者数据,传统的分析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需求分析与预测,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被逐步引入到该领域,将消费者行为数据、企业经营数据、天气、竞争对手价格信息等多种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更准确地洞察消费者需求。
在加快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持续动荡且愈加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使需求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IBM在一份报告中称,65%的受访企业表示订单周期时间波动增大,为了实现更动态、响应更迅速且洞察驱动的供应链,首席供应链官专注于构建由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赋能的弹性工作流程,因为他们认识到云技术所扮演的关键角色;74%的受访者认为混合云集成对于加速和支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6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加快云技术的应用,以增强数据的实时可访问性;另外有41%的受访者表示将加速AI技术的应用,以改进数据利用率和洞察力。
在提升全链条可见性方面,随着疫情的反复以及供需的大规模中断,企业对于跨系统端到端可见性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供应链端到端可见性是提升敏捷度和弹性的基础条件,充分的可见性将帮助企业整合优化数据库、工作流程,以获得必要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升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在实现端到端可见性方面,供应链控制塔被寄予厚望。供应链控制塔将来自不同主体、不同系统的数据整合起来,并与外部信息连接,打通了数据孤岛,使企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优先考虑和及时解决关键问题。
在提高安全库存水位方面,疫情防控期间,货物运输会变迟缓,甚至部分地区出现物流中断问题,导致部分城市出现货物短缺的情况,同时上游供应商可能因防疫抗疫需要而停工停产,导致原材料/零部件无法正常供应,缺货降低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销售损失。因此,如何计算出合理的安全库存并保持充足的库存,对于确保供应链在货物延迟和临时中断的情况下保持平稳运行,便显得很有必要。
在分布式布局产能方面,为了进一步增强供应链弹性,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着手供应链本地化布局,考虑将其供应链转移到当地,采用“当地消费,当地生产”的经营策略,在主要消费市场区域增设产能。采用“产地销”分布式工厂布局,可以有效提升运输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同时当某一地区的工厂被按下“暂停键”时,可用较近的另一个工厂向该地区供货,降低断货风险。
在核心零部件设置备份供应商方面,前一段时间,由于疫情管控的需要,上海、吉林等地作为国内重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实施静态管理,这导致多家车企的零部件无法正常供货,小鹏、蔚来、长城、特斯拉等品牌纷纷被迫暂停整车生产。这暴露了JustInTime(准时制生产)的弊端,精益供应链模式虽然减少了浪费,但是弹性不足,遇到冲击时回旋空间小。因此,有不少企业开始着手搭建JustInCase(以防万一)模式,增加供应商备份与原材料冗余。例如,日本电子元件制造商正准备建立一个系统,在相同的核心零部件上建立两个或多个生产基地,形成备份保险。
在规划货运替补线路方面,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企业应当增加物流能力,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物流中断问题,规划货运替补线路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对于连接主要销售市场的运输线路,企业应该尽快规划、设定好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备选线路,确保物流的连续运转,时效上的损失可考虑通过前置发货时间来加以弥补。
在加强风险预警与应对方面,基于PPRR(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风险管理模型,借助端到端可见性及时扫描、发现供应链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执行应急计划以降低破坏性事件的负面影响,最后尽快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应该加强供应链深度诊断,绘制出供应链图谱,全面了解不同层级供应商的情况,尤其是供应商的供应商,这里隐藏的风险往往容易被各方忽视。
未来,衡量供应链是否出色的标准,将是供应链在适应和克服不确定性困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弹性与敏捷性的强弱。有媒体调查发现,90%的企业更加关注供应链物流服务的稳定性和风险应对能力。不过,疫情反复导致不少企业出现销售受阻、成本高企、资金流紧张、利润空间缩小等问题,另外叠加“3060”“双碳战略”的实施,企业在追求业务连续性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降本增效、绿色减排等因素,增加了工作的复杂度。(作者系正研智库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副所长,著有《供应链重构》《数智物流》等畅销书)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6479 阅读靠供应链暴赚、大建冷链物流,年营收77亿的奶茶品牌冲刺IPO
2939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2715 阅读快递停摆风波再起,又是共配惹的祸?
1856 阅读顺丰、鲜生活、京东物流、万纬物流、普冷、菜鸟…谁家冷链能在2025实现新突破?
1668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1427 阅读大胆预测:2025供应链趋势抢先看
1260 阅读像吃大象一样优化物流成本:企业降本增效的系统方法
1248 阅读物流新央企成立!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
1090 阅读动态供应链:复杂性与精细化之间永恒博弈
90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