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26日发布半年报,同步披露其持股25%的合资公司“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的上半年经营。半年报显示,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400万美元,总资产11.85亿元,净资产3.25亿元,亏损1980.17万元。
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即为7-Eleven北京公司主体。2005年,王府井公司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首联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的25%的股权,收购总价8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时约7369.3125万元。
7-Eleven北京只是国内便利店历冬的缩影。
上半年上海、北京及全国多地多点爆发式的疫情,重创便利店的采购、生产、运输、门店运营、客流、销售等几乎全环节,尤其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便利店企业的经营,基本上停摆了两到三个月——响应政府封控要求闭店或限流,门店没有生意可做,房租、人工依然照付(7-Eleven、罗森、全家等紧密型加盟,通常还有对加盟商经营保底、风险共担的补贴投入),企业亏损程度因此相比去年更大。
按王府井披露的财报,去年,7-Eleven北京公司依然实现了2890.83万元的净利润。2017年,7-Eleven北京公司净利润达到3700万元。同年,王府井完成了对7-11北京公司的增资。
柒-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两个月前刚刚进行人事组织调整。官宣称,前CEO、日本人内田慎治轮调回国,7-Eleven中国区首次提拔了一位财务出身的中国人严茜担纲最高统帅。
接近7-Eleven的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高层人事调整对中国区业务的影响具体而微,预料会如同涟漪一般在整个中国区及便利店市场层层泛开,但 目前还并未公开任何新措施。
眼下的变化是,过去跟7-Eleven中国谈品牌授权的区域合作,通常一周左右即可以收到正式回复,人事调整后至今快两个月了都没有收到回复。7-Eleven方称现在流程是要把资料寄到日本,等日本回复,沟通效率上当然不及此前日方代表在华的直接沟通快捷高效。
便利蜂确认上半年关闭了700余家门店。7-Eleven、罗森、全家等还未披露关闭店铺数,但普通消费者的感知都变得日常:街边底商撤下的便利店门头越来越多,什么品牌的都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便利店行业委员会主任王洪涛告诉《商业观察家》,“今年上半年全国便利店行业整体的门店投资增长还是正向的,但北京、上海的便利店,相比过去一年的发展,以及区域便利店企业都更为严峻一些”。
区域便利店企业的日子似乎相对要好一点。邻几便利店创始人刘忠建掌握的情况是,“行业今年上半年除去疫情管控期间,大部分区域单店同比上升。”不过,刘忠建告诉《商业观察家》,“今年的疫情让行业都放慢了脚步,邻几上半年增长的店铺数还不到100家。”邻几是保持了扩张力的少数几家便利店企业之一。创业5年至今,邻几主要在安徽一省密集开出了930多家门店。
如果只是疫情影响还好,疫情终会有过去的一天,迷茫的是,便利店的未来似乎也随着疫情的持续,被改变预期。
以便利蜂为例,其作为对7-Eleven不对称式创新的代表企业,复制了7-Eleven成功的商品模型及供应链打法,并加载数字化工具重装便利店系统。但不单是疫情暴露出商品及物流等诸多基础管理问题,曾带来未来想象力的几个重点项目也都没能达预期——“咖啡+茶饮”的不眠海项目人力承压,疫情下关闭很多门店;便利店+生鲜超市的“蜂超市”业务下线。
“短期内,便利店客单价与客流都不可能快速反弹。”便利店资深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疫情三年来,国内消费习惯产生了很多变化,譬如家里囤货的增多,年轻人在家做饭的在增加,这些让我们便利店必须改变产品结构才能有更美好的出路。”
“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速度变化,才会有部分便利店企业脱颖而出。如果产品结构调整不到位,或难以下决心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资深人士认为,便利店期望下半年短期内客单价和客流有快速回温补亏是不现实的,对便利店行业而言,长期战略调整比短期快速补亏更重要。
1985年即进入台湾7-Eleven系统工作、现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林鑫也表示,台湾7-Eleven、全家等便利店企业已经进入便利店的4.0时代,可内地便利店企业普遍还在靠商品买卖赚价差,便利店的1.0版本都还没做到。
柒-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两个月前刚刚进行人事组织调整。官宣称,前CEO、日本人内田慎治轮调回国,7-Eleven中国区首次提拔了一位财务出身的中国人担纲最高统帅。
接近7-Eleven的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高层人事调整对中国区业务的影响具体而微,预料会如同涟漪一般在整个中国区及便利店市场层层泛开。眼下的变化是,过去跟7-Eleven中国谈品牌授权的区域合作,通常一周左右即可以收到正式回复,人事调整后至今快两个月了都没有收到回复。7-Eleven方称现在流程是要把资料寄到日本,等日本回复,沟通效率上当然不及此前日方代表在华的直接沟通快捷高效。
“疫情会越来越好,终会过去,但年内期望快速反弹恐怕要落空。”业内人士认为,通常来说,便利店冬季和夏季的营业额大概会差三成,也就是说今年的便利店销售旺季只能冲到10月份,此后便进入水饮等高量商品的销售淡季。整体而言,今年便利店行业会比较严峻。
林鑫告诉《商业观察家》,与此相对应的是,台湾便利店行业营业额通通增长可观。
不可否认,国内便利店因为疫情、天气等原因影响较重,但更多经营管理、商品结构的问题还是暴露短板。但凡称国内便利店生存艰难是由于国情不同,业态竞争激励的观点,林鑫都有不同看法。
“国内便利店密度还不够高,导致便利店要和夫妻杂货店、标超、社区店竞争。台湾便利店的发展经验是通过三十几年的整合,单体杂货铺、个体户的经营没有生存空间了,只能通过加盟连锁品牌便利店寻求发展。”
未来的便利店方向何在?台湾便利店或许是个借鉴。
林鑫介绍,在台湾,便利店和超市两个业态开始融合,边界越来越模糊。“台湾7-Eleven、全家已经在开超市,而台湾最大的生鲜连锁超市全联超市长的越来越像便利店。”
台湾全联超市自从请到一批过去台湾7-Eleven的高管后,新开的门店就开始开进便利店的商圈,店不那么大了,标准面积在400-800平米,营业时间迎合台湾城市生活的24小时便利,过去通常开在地下,新开店往楼上走,卖场越来越精致,全联卖咖啡也卖的很好,从服务型态、功能、便捷度和客群年轻化来说,全联超市现在就是面积稍大一点的便利店。
而台湾7-Eleven已经跳脱过去单纯的买卖店的概念,不同业种和便利店开在一起的复合店,现在台湾7-Eleven已经做到了11种之多——包括美妆店、健身店、生啤酒吧、洗衣店、炸鸡店、冷冻旗舰店等等。
台湾全家则是出招直接开包括500多款生鲜杂货的“Fami Super 全家超市”,主打冷冻鲜食、有机食蔬,以小型包装、预包装为主售卖,针对的就是疫情下自煮时光和比例激增的小家庭两大商机。
“改变便利店产品结构,摆脱靠鲜食一招鲜的思维是关键。”便利店业内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类似便利蜂“蜂超市”业务测试失败、7-Eleven北京尝试销售半成品果蔬等举措都没有跑通,在于生鲜和便利店客群完全不匹配。便利店更应围绕现有客群的囤货与自炊做文章。
在其看来,生鲜超市是销售从零开始自制的初级生鲜农产品,而便利店的主力客群——年轻客群的自炊可能是更多的预制菜、半成品菜,以及类似台湾消费者消费生鲜食品趋于健康、食安,对保质期及生产履历等相当关注的消费意识越来越高。
“台湾的便利店现在走的路都是重投资,冷冻冰箱、冷藏冰箱成为标配,同时通过各种复合店打法把线下店延长出’二楼’生意”。林鑫也分享到,和国内便利店企业通过线上外卖卖出更多商品不一样的是,台湾便利店是在考虑没有增加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将两个不同的业种融合在一起,提升营业额。目前从营业额来看,台湾便利店走复合店的效果颇有成效。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复合店的做法全家便利店早两年前就在上海做了尝试,但出于顶新集团和全家日方之间的矛盾及前者的“私心”,复合店的尝试并未推进彻底,最近两年全家便利店的业态创新更几乎停滞。
“消费者是要培养的,且每个地方的消费习惯都不一样,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不行,但整体而言,(便利店)新的出路都需要摸索。”业内人士称,除却疫情因素,从业态属性来看,越是经济萧条期,便利店发展越有机会。
日本便利店三巨头的快速发展,恰是抓住了日本经济萧条期的机会。
【社招管理岗】最新宝洁全职管理岗位合集
6184 阅读苹果社招运营与供应链类岗位
4178 阅读华住集团2025届秋季校园招聘供应链管理等岗位
4096 阅读白象食品2025全球校园招聘供应链类等岗位,截至25年6月1日
3763 阅读顺丰社招运作主管;KA客户经理;SME客户经理;供应链财务岗;网点主管等
3635 阅读菜鸟社招供应链BD;供应链KA项目专家;业务拓展(海外仓)等
3566 阅读美团社招短驳运输主管;蔬果招商采购专家;前置仓运营;调度主管;运力策略运营专家等
3261 阅读淘天物流部社招履约产品、产品经理、商业数据分析
3224 阅读石头科技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3214 阅读零跑汽车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等岗位
297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