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梁骁,中信建投交运团队研究员,研究生期间聚焦物流与供应链方向演进,曾供职于中集集团物流板块、顺丰控股及京东物流三家公司的相关战略部门,在物流行业工作将近8年,主要从事战略研究及投资工作,擅于把握和挖掘公司长期价值。2022年5月,机缘巧合下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结合这些年在物流行业研究的血与泪,分享一下我对研究这件“难而正确的事情”的感悟与思考:
从学术研究、产业投研、企业战略研究再转变到卖方研究,看似在研究这条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但我在折腾中一直在坚守三个信条,
——死守物流这个大赛道:记得从南开大学毕业时,包括我的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严建援教授)及我媳妇在内,都不太理解我为什么选择物流这个苦逼的行业。当时我就笑谈,“只要这个地球不毁灭,即使都上云了(当时我研究的云服务供应链,现在要叫“元宇宙”了),物流行业也一定存在”,而且当时我深刻地嗅到了国际物流和电商物流爆发前夜的机遇。而且一个市场规模占GDP比例超过14%的行业,我认为一点点改变都是超乎想象的。
——对新东西有强烈的饥饿感:最近几年比较火的词“供应链”,其实在当年求学做科研时候我就发现,物流作为“供应链四流”之一,它所承载的是深刻地商业和技术环境变革下的迭代,这个行业的资深专家都有着孜孜不倦学习的统一品质,因为它所服务的商业环境在时刻发生变化,所以迎接每天都在改变的新环境,研究挖掘新的模式与产品,必须有强烈的饥饿感。
——承认研究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做透研究的过程难度不亚于创建一家公司,成长曲线是缓慢的,孕育和成长期投入多但回报少,后续随着积淀加厚,等待那个“质变”拐点到来。这个时代大家都习惯了快速反馈,而忘却了那种耕耘数载之后才喷涌而出的快感。下面我结合物流研究“弯路”,讲述一下我的三次认知迭代,1、战略投资中的研究——“从书本理论到实践落地”的认知迭代
从校园到职场,我的第一个岗位是“投资助理”,说白了就是帮助投资经理做投前的产业和标的研究,我现在还记得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公司和招商、中交集团等合作的非洲吉布提物流项目,第一次出差就是跑九省通衢武汉的零担物流公司(后来是壹米滴答发起方之一),4年多时间中经手项目不下百个,我也渐渐将商学院教科书里的经典投并购案例内化进了脑海,而这第一次迭代,我总结了三点感悟:
(1)研究第一要义是勤奋。我记得刚工作的第一年,为了快速了解所在行业,每天下班后我都会花2-3个小时去大量翻阅论坛、公众号以及持续输出报告(深度有限),坚持了一年逐渐被上级认可,也成为我后续直接负责投资项目的基础。但后来我发现工作越来越忙,时间少了,因此在2017年底我开了自媒体公众号“物流梁言”,希望作为持续鞭策自己研究输出的窗口,也成为检验自己研究能力的场地。当然,自己立的flag还是兑现了,5年时间60篇以上原创文章,8000多关注者,时间成为了我最好的见证人,目睹了我的在研究上的成长。
(2)财务和法务开辟了新大陆。并非工商管理科班出身,因此对于财税法知识仅停留在大学课本认知,但随着投资工作的推进,发现原有对行业的认知更多在物流知识层面,但如何看懂和看清一家被投公司,我开始借助注会考试教材《会计学》《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去武装自己,会计财务是一切定量研究的基础工具,战略是一切定性研究的理论本源,而经济法则是做战投谈判的必备。
(3)从沟通中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逐渐开始负责投资项目,每天要面对的是创业公司或优秀物流公司的董事长或高管,作为行业的“小学生”如何在沟通中让对方与自己共情,这是研究输出和反馈最重要的一点。虽然拜访或尽调前,详细的研究比不可少,但必须要求自己在与对方沟通的时候,积极输出自己的观点和信息(当然观点背后应该具备翔实的数据支撑、经过交叉验证的行业动态,以及一点点乍现的灵感),在反复的沟通中,每个眼神和嘴角的变化,我觉得这些“不可名状”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研究的积淀”吧。
2、企业战略中的投研——“如何做好甲方里的乙方”的认知迭代
从投资研究转向“战略&行业研究”这一步看似简单,但转型的痛苦记忆犹新。虽然都是在产业内,但投资研究更多是对外的并且目标相对清晰(决策投与不投),但企业内部的战略研究更多是对内的并且适用场景众多(有服务业务开拓市场客户的,有服务公司融资的,有服务对外PR宣传的等),研究更多被赋予了“懂人心、能落地”的意义。因此研究工作成为了类似于公司内部的“小型咨询公司”,对自身研究能力要求和迭代速度提出了艰深的要求。庆幸的是,回望在京东物流的三年时间和研究成果,从物流仓运配的研究转向供应链的研究、从研究供应链现状到研究供应链趋势,肉眼可见的成长下,我总结了三条公司战略研究“避坑指南”:
(1)研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能力。三年走下来,其实明显感知到一个点,“业绩好的部门,研究一定做得好”,因为不管是宏观研究、细分行业研究、竞对研究以及客户研究,其实底层的研究方法论是共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业务部门输出“更好的逻辑分析框架”并“注入更宽视角的信息”。
(2)必须拥有自己完整的行业版图并持续螺旋上升。回看自己8年的工作,前6年半其实都在去完善下面这张版图,从在中集时候聚焦的国际货代、仓储物流、托盘,到顺丰阶段的快递、铁路多式联运、合同物流,再到京东物流时候补充的无人设备、同城即配、零担、跨境和数字化,每吃透一个细分赛道都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版图的重要性,但由于忙碌等原因确实不多,很庆幸自己真正能完成版图的拼凑。我认为以上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些细分赛道融合,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这才是价值研究的核心奥义。
(3)走在物流行业甚至说是商业的前沿。只有不断求新尝新,才能把握产业脉搏甚至洞察到3-5年甚至更久的产业趋势,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在2016年做五年战略规划时判断的“中美贸易脱钩”下国际物流的机遇,就是基于政策变动及博弈论得出的;再一个是2020年底开始爆火的“社区团购”,当时在写内部研判报告时,我给出的三个判断,社区团购物流对末端交付降本是有价值,社区团购不会出现一家独大,团长们最后会演化为“驿站老板”,现在回看基本一一应验。而研究判断的兑现,正是我做研究工作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3、券商中的卖方市场研究——“做好产业和资本间桥梁”的认知迭代
怀揣着对研究的执念和对研究理想(希望能为改变世界提供一些价值)的追求,自己加入了中信建投研究所,希望能够从专家身份转变为一名卖方分析师,为市场投资者输出更有用和有价值的研究内容。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刚入行的两个月,觉得写出一篇能让投资者看懂、认可和接受的深度报告是多么困难,一直非常清楚记得被客户提醒内容“没有投资价值”的灵魂打击有多么痛苦。但不断反思自己的报告,发现研究报告太艰涩或者不能契合市场的关注热点。最近三个月,自己开始苦下功夫转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也小小感悟到一些心得,供想要产业转型做卖方的朋友参考:
(1)更追求深度研究而不是广度研究。市场卖方分析师太多,需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和个人标签,没有个人标签的分析师对买方投资者是很难有太大作用也很难持久的。因此,短期还是放弃了比较擅长的供应链物流研究(优秀标的上市的不多,关注这个赛道的投资者不多),因此先成为快递市场最受认可的分析师之一成为了现阶段对自己的最大要求,不断关注和输出市场上该细分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客户心中该领域留有一席之地。
(2)讲资本市场听得懂的语言。产业战略出身让我的研究成果有些偏理论和战略,有时复杂的原理很难也没有必要让投资者明白,反而比喻和类别可以让客户快速抓住重点。产业讲的再清楚,还是必须回到回答“对公司业绩影响有多少?弹性有多大?推荐的标的公司及排序?”这些资本市场真正感兴趣的语言,毕竟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说服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因此讲资本市场听得懂的语言至关重要。
(3)定量比定性更重要。无论是公司调研、客户路演,还是撰写报告,虽然定性判断和趋势分析很重要,但讲清楚“影响因素-业务量/毛利-净利-业绩”一整条逻辑链更加重要,有时一个清晰简明的图表,比长篇大论的文字论述要更有说服力。任何一家公司从短期来看可能有估值上的波动,但长期来看一定是业绩决定了投资价值。研究创造价值,但我们并不认为价值就只是买卖交易的机会,而是对商业模式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自己以及我们交运团队仍然会“全球化事业、深耕产业、客观真诚、专注定价”。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12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3119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667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00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984 阅读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183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706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07 阅读刚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无霸市值已缩水211亿
1493 阅读聊聊2025年物流企业如何做营销规划
147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