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碳排放概念界定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在进行碳排放描述时往往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一种量化的指标。虽然这种计量存在一定的失真,但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02,降低碳排放的必要性
1.控制碳排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实际上,煤炭资源虽然绝对数量庞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得可怜,我国控制碳排放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特别是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走一条控制碳排放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控制碳排放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并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研究表明: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原因,与90%以上与人类使用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危机。因此,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发展中国家也要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然而,对于我国来讲,进一步加强控制碳排放工作,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控制碳排放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3.控制碳排放是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控制碳排放形势十分严峻。当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环境形势更加严峻,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的扭转。
03,全球碳排放情况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影响,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普遍减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亿吨,同比下降6.1%。
1、全球碳排放量21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0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球碳排放量保持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达343.6亿吨,创历史新高。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影响,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普遍减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亿吨,同比下降6.1%。
图表:2013-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及其变化趋势
2、全球碳排放结构
从各地区排放情况来看,目前,亚太地区碳排放量在全球占比较大。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亚太地区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合计占比达52%,其中中国占比30.7%,远超其他地区;北美地区碳排放量占比为16.6%;欧洲地区碳排放量占比为11.1%。
图表:2020年全球分区域碳排放情况
04,国内碳排放情况
1、国内碳排放量我国工业发展相较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欧美大部分国家已经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而我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仍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仍在增长。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世界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打击,高碳工业发展或长或短有所停滞。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各领域复苏较快,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达到98.99亿吨,同比增长0.6%,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也提升至30.7%。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地区)中仅中国碳排放量保持正增加,其他所有国家(地区)均出现下滑。
图表:2013-202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及其在全球的占比
2、全国碳排放来源
从碳排放来源来看,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包括能源供给以及能源消耗)领域,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来自能源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7%;工业过程碳排放量占14%;农业及废弃物碳排放占比分别为7%和2%。
图表:2020年国内碳排放主要来源
3、全国碳排放重点区域
从碳排放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是国内最大的碳排放区域,区域碳排放占全国的比重在30%左右,华东地区是国内重工业的主要区域,是国内电力、冶炼等高碳行业的重点分布区域,但区域在碳排放控制和回收技术方面相对国内其它区域较好;华北地区是全国第二大碳排放区域,占比在20%左右,该区域是全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重点区域,且在碳排放控制及二氧化碳回收技术方面相对东部沿海区域较为落后,如果这种现状继续维持,未来该区域将有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大碳排放区域;华中地区是全国第三大碳排放区域,区域是国内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相对西部地区较高;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在碳排放量方面的差异相对较小。
图表:2020年国内各区域碳排放量情况
05,国内碳排放发展阶段
总体来看,我国碳排放量的增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2001):平缓增长阶段。
从1991年至2001年加入WTO,全国碳排放量从22.4亿吨增长至33亿吨,排放总量增加了34%,年均增速3.8%。
第二阶段(2002—2012):高速增长阶段。
自加入WTO后,我国工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工厂”,2012年我国碳排放增长至90.8亿吨,增长了1.8倍,年均增速9.8%。
第三阶段(2013—2019):波动达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国碳排放增速明显趋缓,排放总量增加了7.9%,年均增速1.1%。可以预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碳排放即将进入高峰平台。
06,国内碳排放重点行业分布
从各行业碳排放贡献来看,能源生产行业碳排放占比最高,占比50%,且呈逐年上涨趋势;重工业碳排放次之,占比33%。由此可见,能源生产行业和重工业的碳排放占比超过了80%,是未来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占比均在1%以下,且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呈下降趋势。
07,国内碳排放重点身份
按省区来看,我国碳排放量前四的省份分别是山东、河北、江苏和内蒙古,均在7亿吨以上,四省份排放总量占全国的31.7%。碳排放量最低的三个省份依次为海南,青海和北京,均在1亿吨以下。由此可见,国内未来碳排放相关的业务的重点市场为华东和华北。
08,国内碳排放重点区域
分区域来看,我国碳排放量呈现“三分天下”格局,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区域的碳排放量占三分之一,黄河流域九省份占三分之一,其他地区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黄河流域九省,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8%,是碳减排的重点区域,未来可针对该区域的客户提供碳减排的相关业务。
09,相关政策
1.中央政府碳排放相关政策
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
我国国家主席向全世界表示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为了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中央政府自2020年年底以来连续发布了多项政策,由此可见,政府对控制碳排放的重视程度。
图表:中央政府碳排放相关政策梳理
时间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2020.12 |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
积极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新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更好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出信贷的中国能源发展,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
2020.12 |
气候雄心峰会 |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千瓦以上。 |
2021.2 |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
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
2021.3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等重点工作任务。 |
202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排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大项目示范。2035年之前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
2021.3 |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
2021.3 |
《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
大力发展县城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不断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推进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在“碳中和”等政策催化下,绿色建筑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
2.地方政府碳排放相关政策
为落实“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碳排放目标,国内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
图表:地方政府碳排放相关政策梳理
地区 |
“十四五”碳排放目标 |
“十四五”碳排放控制重点任务 |
北京 |
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北京示范 |
坚定不移大号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细颗粒物、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突出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明确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 |
天津 |
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 |
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对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实施工业污染排放双控,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
河北省 |
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率先达峰。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制定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关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碳汇交易,加快无煤区建设,实施重点行业低碳化改造,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光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2% |
山西省 |
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能源优势特别是电价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和山西行动,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行动方案。 |
内蒙古自治区 |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编制自治区碳达峰行动方案,协同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做优做强现代能源经济,推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高标准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
上海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实施生态惠民工程,使绿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启动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江苏 |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动能源革命 |
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及“十四五”行动方案,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加强节能改造管理,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循环 |
浙江 |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 |
实施碳达峰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全民自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4%,煤电装机占比下降到42%。启动实施碳达峰行动,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电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机制,落实能源“双控”制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电装机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准煤。 |
山东 |
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日照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三期工程,抓好沂蒙、文登、潍坊、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压减一批焦化产能,严格执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办法,深化单位讷讷更好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倒逼能耗产出效益低的企业整合出清,推进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建设。 |
安徽 |
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
提高非石化能源比重,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赢得主动;严控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推进“外电入皖”,全年受进区外电260亿千瓦以上,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完成电能替代60亿千瓦。建设天然气主干道160公里,天然气消费量扩大到65亿立方米。扩大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再生能源应用,新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成造林140万亩。 |
江西 |
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制定全省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鼓励重点领域、重点城市碳排放尽早达峰 |
坚持“适度超前、内忧外引、以电为主、多能互补”的原则,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力争装机达到1900万千瓦以上。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建成大唐新余电厂二期、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奉新抽水蓄能电站。 |
福建 |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更优美。创新碳交易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碳汇金融。 |
开展绿色能源,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 |
辽宁 |
围绕绿色生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家要求,围绕安全保障,提出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133万吨标准煤。 |
科学编制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氢能规模化应用和装备发展,建设碳交易市场,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
吉林 |
巩固绿色发展优势,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设美丽吉林 |
启动二氧化碳达峰行动,加强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构建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加快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
黑龙江 |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突破,争当共和国攻破更多“卡脖子”技术的开拓者 |
落实碳达峰要求,因地制宜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项目,优化风电、光伏发电布局,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
湖北 |
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研究制定省碳达峰方案,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 |
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食品、绿色远期、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强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和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化及示范应用 |
湖南 |
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发展环境治理和绿色制造产业,推进钢铁、建材、电镀、石化、造纸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支持探索零碳示范创建。 |
河南 |
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制车能体系,实施电力“网源储”优化、煤炭稳产增储、油气保障能力提升、新能源提质工程,增强多元化外引能力,优化省内能源结构,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 |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探索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初始分配和市场化交易机制。 |
广东 |
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内外循环衔接地、安全发展支撑地,率先探索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
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区域分行业推动碳排放达峰,深化碳交易试点。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研究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 |
广西 |
推动传统产业生态绿色化改造,打造绿色工厂20个以上,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改,规划建设智慧综合能源站。 |
持续推进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消费领域低碳转型,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企业等试点建设,打造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实施沿海清洁能源工程 |
海南 |
研究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70%,实现分布式电源发电量金额消纳。 |
提升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食品加工等三个优势产业。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0%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新增400万千瓦。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和车桩比达到全国领先。 |
四川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大气、水体等质量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
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持续推进能源消耗和总量强度“双控”,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和重点节能工程。 |
重庆 |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能源网,提速实施渝西天然气输气管网工程,扩大“陕煤入渝”规模,提升“北煤入渝”运输通道能力,争取新增三峡电入渝配额,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推进“疆电人渝”,加快粟子湾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
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推动低碳发展国际合作,建设一批零碳示范园区。 |
贵州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责州省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化。 |
规范发展新能源汽车,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加强充电桩建设。 |
云南 |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和生态系统碳汇,积极参与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科学谋划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行动。 |
加快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推进800万千瓦风电和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培育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光水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500万千瓦左右,完成发电量4050亿千瓦时。 |
西藏 |
加快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形成新能源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光伏+储能”研究和试点,大力推动“水风光互补”,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气化走在全国前列,2025年建成国家清油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 |
能源产业投资完成235亿元,力争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推进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千万千瓦级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统一电网规划建设,推进藏中电网500千伏回路、金沙江上游电力外送、川藏铁路建设电力保障、青藏联网二回路电网工程,实现电力外送超过20亿千瓦时。全力加快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
陕西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施“三统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编制省碳达峰行动方案,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入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质量双控行动,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
甘肃 |
编制省碳排放行动案。鼓励开发碳汇项目,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易,健全完善全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 |
用好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绿色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坚持把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增值,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
新疆 |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240万千瓦,建成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立足新疆能源实际,积极谋划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着力完善各等级电压网架,加快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疆电外送”等工程建设,推进阜康120万千瓦、哈密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供电可靠性。 |
青海 |
碳达峰目标、路径基本建立。开展绿色能源革命,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打造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
着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重启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改扩建拉西瓦水电站、继续扩大青海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 |
宁夏 |
实行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 |
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全链条布局清洁能源产业。坚持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围绕风能、光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高标准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电力装机力争达到4000万千瓦。 |
10,碳排放发展路径及策略
1.碳中和实现路径根据我国碳排放产业的分布,碳排放大部分是来自于发电和工业端,其次是交通行业,而农业与商业占比较少。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可避免的排放和不可避免的排放。
在可避免的方向上,国家提出优先解决电力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进而完成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化,最终实现深度脱碳;
在不能完全避免排放的领域,可通过碳捕捉、利用、封存技术(CCUS)或者通过森林、海洋进行自然吸收,最终实现碳中和。
2.碳中和发展策略
从目前我国碳排放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碳中和”基本确定三步走策略,首先在2030年完成碳达峰;其次在2045年前快速降低碳排放;最后在2060年实现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第一阶段(2020-2030)实现碳达峰:提高能源效率,控制煤炭消费,大规模建设可再生能源,推进新能源汽车渗透,引导居民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型。
第二阶段(2030-2045)快速低碳排放: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交通全面电力化,推广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完成第一产业减排改造。
第三阶段(2045-2060)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工业、发电、交通等领域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相关技术实现商业化利用。
11,碳中和产业链
我国碳中和产业链核心产业架构从碳排放到碳吸收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产业链上游为碳排放,包括重点区域碳排放量、重点产业碳排放量等;
产业链中游为碳排放的治理措施:包括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碳吸收和碳交易四个部分。
12,碳排放细分市场
能源替代在碳中和产业链中,前端能源替代是指加强能源结构的调整,用低碳替代高碳、清洁能源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消费,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可以从产业链前端减少碳排放量。目前国内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
节能减排
在碳中和产业链中,中端主要表现为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包括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完善低碳发展机制等,代表性行业包括钢铁、化工、建材、造纸、有色、交运行业等。目前国内碳排放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电力、钢铁、化工、造纸、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在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要求下,这些行业将是未来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
碳吸收
森林、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根据2020年12月国家林草局介绍,目前我国森林碳储量超过92亿吨,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都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大约7到8亿吨。“十四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随着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的提升,未来我国森林碳汇还将逐步提高。
来源:碳达峰与碳中和服务工作组
声明:本平台转载分享的文章,旨在传递行业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首发 | 富勒科技完成3亿元融资,经纬领投,高成和高瓴跟投
11593 阅读中国兵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岗位
4969 阅读近1500人!中远海运24-25届全球招聘启动
4259 阅读吉利十一月岗位火热招聘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3833 阅读顺丰社招仓储管理经理、KA客户经理、SME客户经理、灵活业务资源专员、散单管理岗等
3809 阅读立高食品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类专业
3787 阅读蜜雪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3759 阅读拼多多集团-PDD | 2025届校招正式批网申时间延长至2025年1月12日
3714 阅读梅花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理类与工程、供应链管理等专业
3533 阅读日日顺供应链2025届校园招聘
343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