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这一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看似业内已经基本杜绝,但在快递企业总部业务量考核压力下,网点层面的“刷单”仍然存在,甚至刷单量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一行为造成了行业的虚假繁荣,随着考核指标越来越高,单量越刷越多,最终伤害的还是网点本身。
网点为什么刷单?
这个老生常谈的行业顽疾,在一次次业务量创新高的欢呼声中,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为什么刷单行为能够延续多年,即使国家、总部层面多次明确打击,也未能有效制止呢?
第一,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部分网点区域内客户公司倒闭或搬离,整个区域客户严重流失,导致大部分网点沦为派件网点,但考核标准并未参考市场实际情况,导致网点根本无法完成考核指标,只能选择刷单。
第二,市占率竞争日趋激烈,考核指标堆积到网点。多数快递企业转向服务战,但也并没有放弃市占率的竞争,市占率是最直观衡量快递企业排名的指标之一,总部为了提升市占率,将市占率指标分解到省区,省区再加码到网点,制定出考核标准,层层加码至网点,只能选择刷单。
第三,以罚代管,刷单更划算。总部为了激励末端网点完成业务量指标,采用了奖罚并取的方法,但往往得到奖励的机会寥寥无几,罚款却月月过万。网点完不成考核指标,罚款,刷单完成指标,成本过高,左右为难。但面对3毛一票的罚款,还是2毛一票的刷单来的更划算,还能降一些成本。
这也就导致刷单现象无法杜绝,甚至愈演愈烈。
高压之下,给末端网点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快递员不稳定和网点不赚钱。近几年业务量高歌猛进,网点最直观的感受是“量变多了,钱变少了”。这种变化随时可能导致快递网点或面临异常、甚至倒闭的状况,因为无利可图,招不到人。
另外,在价格战阶段,仍有快递企业在下调派费,除此之外压在快递网点身上的还有考核罚款。总部对网点罚款,网点又转嫁到快递员身上,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网点的动荡。加上快递员和网点的利益保障没有改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问题难免会集中爆发。
竞争永远不会停止,总部同样面临压力,层层传导,风险最终转移到了网点一端,但总部与网点是加盟合作关系,彼此互利互惠,网点是总部的根基,网点稳定才能走的长远。
未来只有当市场格局稳定,不再强调市占率/业务量时,刷单可能才会真正停止
京东零售搜推团队调整,技术负责人或来自美团
1616 阅读京东物流参与京东外卖的配送服务
1506 阅读长安的荔枝:解密高效古代中国邮驿网络
1219 阅读顺丰等多家快递公司拒收罗马仕充电宝
1181 阅读菜鸟建立中东海湾六国跨境互发物流网络
1101 阅读供应链低碳革命:百威、施耐德电气、亿通国际等巨头的实战攻略
789 阅读最新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京东、联想上榜
675 阅读多多买菜试验自建仓,最快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
702 阅读DHL暂停加拿大运输业务
682 阅读阿里巴巴:即日起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61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