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建发股份、物产中大、厦门国贸、厦门象屿、浙商中拓等大宗供应链巨头们,在经历了被证监局出具警示函、1.1亿元铜产品丢失、营业部被责令改正、利润持续下滑、收购的公司上半年预计亏损超10亿元等糟心事之后,近期又受到了钢铁巨头德龙镍业破产案的巨大冲击。
7月24日,江苏省响水县人民法院公告,已立案审查德龙镍业、响水恒生不锈钢、响水巨合金属、响水德丰金属四家公司破产重整案。法院尚未决定是否最终受理上述案件。
德龙镍业由“钢铁大王”戴国芳于2010年创立,是仅次于青山集团的全球第二大不锈钢供应商,以1695亿年营收在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列第47位。同时被申请破产重整的三家企业均是德龙系企业。
消息一出,大宗供应链行业哗然,巨头们纷纷回应,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厦门象屿。
此前在7月12日,厦门象屿刚回复了上交所年报监管工作函,解释业绩下滑、毛利率低的原因。其中能看到:厦门象屿金属矿产板块2023年、2022年、2021年的第一大客户分别为德龙镍业(销售金额为71.1亿元)、同样被申请破产的响水恒生不锈钢(德龙系企业)(销售金额为137.2亿元)、徐州德龙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德龙系企业)(销售金额为100.3亿元)。
由于金属矿产板块是厦门象屿的最大板块,上述三家企业也是厦门象屿2023年、2022年、2021年的最大客户。
厦门象屿与德龙镍业在不锈钢产业链深入合作,为其提供原材料采购、产成品销售等供应链服务。为有效控制风险,德龙镍业向厦门象屿提供股权、设备抵押等增信措施。厦门象屿回复年报监管工作函时表示,截至目前,德龙镍业生产经营稳定,履约情况良好,未出现逾期。结果不到半个月,就传来了德龙镍业及其关联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的消息。
厦门象屿与德龙镍业绑定很深,德龙镍业在印尼的二期年产250万吨镍铁不锈钢一体化冶炼项目,是象屿集团(厦门象屿的母公司)与德龙镍业合作投资180亿元建成的,这是厦门国有企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
德龙镍业被申请破产重整消息传出后,7月26日厦门象屿股价跌停。7月28日晚间,厦门象屿紧急发布公告:象屿集团拟整体受让厦门象屿对德龙镍业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债权,包括但不限于厦门象屿对德龙镍业、响水恒生不锈钢、响水巨合金属、响水德丰金属及其他德龙镍业控股子公司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等对应的债权,保障厦门象屿及其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公告表示,经象屿集团多方了解,上述四家公司目前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仍正常生产运营,具备滚动交货能力。
接着,7月31日至8月9日,厦门象屿十天内与三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意向合作额度总计达460亿元。
其他巨头方面,7月30日建发股份回复投资者,表示公司近几年对德龙镍业及其关联公司业务往来金额较小,业务占比极低,且未授予信用额度。目前建发股份与德龙镍业业务已基本完结,无风险敞口。
8月10日,浙商中拓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与德龙镍业及关联公司开展镍铁、铬铁、不锈钢等产品的供应链集成服务业务。截至重整申请受理日,浙商中拓及子公司对响水恒生不锈钢、响水巨合金属、德龙镍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债权合计约4.1亿元。目前,上述三家公司的重整方案尚未出台,对浙商中拓当期及未来财务状况的影响有待根据重整进度进行评估。浙商中拓对前述债权具有足额抵押和担保措施。
厦门国贸、物产中大与德龙钢铁集团有着密切合作,不过德龙钢铁集团与德龙镍业只是名称相似,并没有关联。
“大宗供应链四巨头”——建发股份、物产中大、厦门国贸、厦门象屿的年营收是4000、5000亿元级别,行业内排名第五的浙商中拓年营收是2000亿元级别,都是巨无霸级的规模。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这五家企业在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2023年规模超55万亿元)中市占率不足5%。
在没有高增长的“光环”后,大宗供应链企业的低毛利率、高负债率被人们议论纷纷,各种不顺心也愈加凸显:
4月,建发股份因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健全被厦门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6月,物产中大发公告承认1.1亿元铜产品丢失,正在进一步核实情况;
7月,厦门象屿回复上交所年报监管工作函,解释营收下滑、核心业务毛利率仅为1.4%、预付款项高达301.79亿元等事项;
7月,因互联网营销业务违规,物产中大期货两家营业部被责令改正;
7月,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业务是其最大业务)2023年并购的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2024年上半年预亏12.1亿至16.4亿元,由盈转亏;
2023年、2024年一季度各巨头的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最严重的厦门国贸的归母净利润几乎腰斩……
大宗商品由于受市场环境、供求关系、政策波动等多因素影响,以及具有交易规模体量巨大、交易商涉及的上下游贸易主体较多等特性,天然就面临着宏观及行业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货权风险、信用风险。
货权风险
物产中大的“1.1亿元铜产品不翼而飞”事件属于货权风险,这主要是货权交接、货权转移、货物保管过程中导致货物损失的风险,是大宗商品交易中常见且危害重大的风险。
由于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大宗商品在交割期间丢失或遭遇欺诈的事件并不少见。比如,2022年8月曾发生13家货主总价值60亿元的30万吨铜精矿被第三方无单运走的事件;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巨头托克集团遭遇镍交易骗局,预计最多造成5.77亿美元损失。
信用风险
德龙镍业及其关联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这对于大宗供应链企业来说是遭遇了信用风险。
大宗商品行业存在赊销和预付交易,且交易金额较大,在行业和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部分合作商会出现履约困难现象,若合作商选择不慎,将给公司带来较大损失。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偿债能力、经营状况等。
2023年,厦门象屿预付款项期末余额高达301.79亿元,前五名预付对象中第一名、第五名为此次被申请破产重整的响水德丰金属、响水巨合金属,2023年末账面余额分别为49.45亿元、13.7亿元。
厦门象屿回复上交所年报监管工作函时表示,公司前五大预付对象均为行业头部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资信状况良好,公司与其合作多年,未曾出现逾期情形,相关款项风险可控。
厦门象屿表示,向产业型/资源型供应商预付货款,其在收到货款后进行排产并在约定期限内交货,这属于行业惯例。厦门象屿需要凭借综合服务能力和抗风险优势进一步抢占市场,结合产业型/资源型供应商产能提升情况,预付货款规模增加,以进一步获取稳定的上游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在产业周期波动中提升市场占有率。
其他巨头的2023年预付款项:厦门建发为372.8亿元、厦门国贸为215.4亿元、物产中大为210亿元,可以看出,为了进一步获取稳定的上游资源,增加预付货款规模是行业常态。
宏观及行业风险
2023年、2024年一季度,大宗供应链企业净利润持续下滑,这是遭遇了宏观及行业风险,原因是近两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贸易摩擦频繁,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上升。
比如,物产中大表示,2023年国内钢材价格宽幅震荡,上半年价格高位回落,下半年价格震荡上行,虽然出口等方面市场出现增长,但市场整体供需压力仍较明显;煤炭行业在多重政策调控下,价格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国内化工品市场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整体呈现涨跌互现的局面。
厦门象屿特别提到了2023年公司农产品供应链盈利水平受到影响:因谷物原粮价格下行,下游客户降低库存,叠加采购季节集中、销售分批进行的采销节奏,2023年公司农产品供应链的期现毛利为-5.42亿元,同比变动-138.42%;期现毛利率为-0.89%,同比减少3.61个百分点。
厦门国贸表示,2024年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继续下滑,主要由于供应链管理业务主要品类金属及金属矿产、能源化工类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同时伴随部分主要经营品类价格下跌所致。
虽然半年报还未发布,不过以厦门国贸为代表,2024年1~5月厦门国贸未经审计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0.86亿元和7.14亿元,同比下降23.59%和31.01%,可以推断大宗供应链巨头们的半年归母净利润继续下滑。
价格风险、汇率风险
由于大宗商品的价格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政策变化、供求关系等,形成机制复杂,价格波动不可避免,使得大宗供应链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
同时,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国际业务布局范围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持续提升,汇率变化可能给公司带来风险损失。
巨头们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控风险,比如浙商中拓自主研发了价格风险管理系统(PRM),辅助决策能力提升,来平抑现货品种价格波动风险,强化供应链经营稳定性。
浙商中拓的一大特点是“天网”数字建设、“地网”物流网点拓展,其中“天网”是持续迭代优化ERP、HR、CRM、PRM、WMS、TMS等系统,以数字化手段赋能集成服务和风险管控;自主研发的中拓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平台已实现公司业务全覆盖。
对于大宗供应链行业来说,内控、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大宗供应链巨头们每时每刻都在强调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比如厦门象屿、厦门国贸都提出了“三道防线”:
厦门象屿已形成三道风险管理防线(一线业务部门、总部风控部门、总部稽核部门),围绕事前管控体系建设、事中过程管理、事后总结及体系优化等方面实施多部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风险协同处理机制;
厦门国贸建立了自上而下、权责明确、科学有效的“三道防线”风控模式,持续迭代自身多维度风控管理能力,如动态授信、监控预警、风险排查、整改跟踪以及考核总结等,并具备库存管理、头寸管理、授信管理、价格管理、套期保值、保险覆盖等复合风险管理手段。
建发股份采用三级风险管理架构:第一级由董事会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履行风险管控职责;第二级由公司经营班子和总部多个职能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控职责;第三级由子公司经营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履行风险管控职责;通过分级管理,公司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兼顾灵活、适度和高效。
浙商中拓则非常坦诚地表示:“经营企业就是经营风险”,业务和风险相伴相生,没有业务就没有风险,没有风险也就不需要风控,但不发展对企业来说是最大的风险。风控是一种手段,为业务开拓提供支持和保障,让企业经营更安全、更稳健。
浙商中拓表示,从2023年一季度开始,公司发现市场、需求和信心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公司主动调整强化了风控举措,比如收紧单一客户授信额度,加强对客户资信和经营情况的动态体检,强化库存盘点和周转,严格应收账款和预付款管理等等。
宏观环境和市场其实始终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的变化,对大宗供应链企业来说只能主动适应,才能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确定性和更多可能性。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需要更进一步加强,避免实操中的漏洞。
大宗供应链企业的一大特征是利润率较低、周转率较高,主要围绕生产资料,为制造业/贸易商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体化服务,将四流服务(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嵌套在上游采购供应、中游生产加工、下游产成品分销的全链条中。
(大宗商品经营业务毛利率很低)
大宗供应链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服务收益、交易收益(包括规模集拼收益和价差收益),以厦门象屿为例,该公司以服务收益和规模集拼收益为核心,辅以价差收益。
(1)服务收益是指依托平台化优势,规模化运作,为客户提供采销、加工、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询等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赚取服务费。
(2)规模集拼收益是指依托庞大的业务体量,通过集中采购及专业化运营获得成本优势,降低各环节运营成本,赚取交易收益。
(3)价差收益是指依托产研能力,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变动趋势(时间维度)和区域价格差异(空间维度)进行交易从而获取收益。
近年来,领先的大宗供应链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策略不是靠市场的上涨来赚取商品的差价,而是强调跟产业链的结合,服务好产业客户来共享价值增长,和产业伙伴一起对冲市场下行的风险。
浙商中拓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链组织者和供应链管理者”,在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过程中,其盈利来源主要为:产业金融、基差贸易、增值服务、产业投资。
(1)产业金融:一是基于信用环境及行业资金密集特性,依托公司品牌及平台优势,为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获取收益;二是发挥公司“风控中介”作用,以供应链服务及风控能力为基础,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服务,获取中介服务收益。
(2)基差贸易:依托集研究、风控、情报、交易为一体的系统化能力,发挥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通过期现结合平抑价格风险;风险可控前提下,深入挖掘时间差、区域差、品种差和期现差,获取价格管理收益。
(3)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加工、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管理咨询等服务,获取增值服务收益。
(4)产业投资: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过程中,挖掘有价值的投资机会,通过股权强化商权,实现“股权”和“商权”的良性互动,并获取适当的投资收益。
【社招管理岗】最新宝洁全职管理岗位合集
6149 阅读苹果社招运营与供应链类岗位
4136 阅读华住集团2025届秋季校园招聘供应链管理等岗位
4054 阅读白象食品2025全球校园招聘供应链类等岗位,截至25年6月1日
3714 阅读顺丰社招运作主管;KA客户经理;SME客户经理;供应链财务岗;网点主管等
3607 阅读菜鸟社招供应链BD;供应链KA项目专家;业务拓展(海外仓)等
3538 阅读美团社招短驳运输主管;蔬果招商采购专家;前置仓运营;调度主管;运力策略运营专家等
3261 阅读淘天物流部社招履约产品、产品经理、商业数据分析
3196 阅读石头科技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3193 阅读零跑汽车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等岗位
296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