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揭秘供应链"控制塔": 可视化、协同化、智能化

[罗戈导读]供应链领域如同国际关系,唯有以利益为纽带,以创新为驱动,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控制塔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灯塔”,正引领供应链向更加开放、智能、弹性的未来迈进。

导读:基辛格曾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供应链领域亦是如此。唯有以利益为纽带,以创新为驱动,让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更广阔的空间内涌动,才能激发供应链的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控制塔代表着这一愿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灯塔",它将引领供应链驶向更加开放、智能、弹性的未来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碎片化,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可持续发展压力骤增……诸多变化交织,给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场变革,说到底是数字化转型的倒逼。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成为供应链创新的主旋律。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30%的制造商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供应链网络将成为必然趋势。在数字经济时代,谁能率先实现端到端可视化,打通从供应到需求的各个环节,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然而,知易行难。供应链横跨采购、生产、仓储、配送等诸多领域,涉及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庞大的业务体量、错综的组织关系、异构的IT系统,无不加剧了数字化的难度。据某机构调研,目前国内超过70%的企业尚未建立统一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问题。生产计划、库存水平、物流状态等关键信息散落在不同部门的系统中,缺乏有效整合。当市场出现波动,企业往往很难快速洞见其中风险,更遑论精准调配资源、灵活协同内外部的响应。

Mercer首席供应链官Paulo Maia在采访中坦陈了不少企业的困境:"在以往,我们经常要等上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拿到分析报告。等到做出决策时,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报告也随之失去了价值。"由此可见,面对不确定性,传统的事后诸葛亮式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已然过时。企业急需一套能够"高屋建瓴"、统筹全局的方案,帮助他们实时感知供需动态,精准预测未来趋势,快速协同多方应对突发事件。

供应链"控制塔",应运而生。这一概念源自军事领域,最早由Keith Oliver等学者于20世纪末提出。他们认为,企业可以效仿战时司令部的做法,在供应链的制高点建立一个集中管控、指挥调度的枢纽,对分散在各处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分析,支持各层级实时科学决策。经过20多年发展,当前的供应链控制塔已经从单纯的可视化工具,升级为融合计划、执行、预测、优化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平台级产品。它就像一位高瞻远瞩的将军,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武器,为供应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控制塔的四次演进

控制塔Control Tower的起源能追溯到何时?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供应链管理软件就已经开始涉足可视化领域。通过集成企业内部的各类数据,加上条形码、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助力,这些软件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供应链上下游的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并通过直观的界面向管理者呈现。这便是Control Tower发展的雏形,业界也将其称为Control Tower 1.0时代的代表作。

Control Tower 1.0的亮相,标志着供应链透明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从采购到生产,从仓储到配送,关键节点的实时状态尽收眼底。部门间信息壁垒被逐步打破,高层决策所需的数据来源也从静态报表升级为动态控制台。这对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降低运营成本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在喝彩声中,一些Pain Point也逐渐浮出水面。Control Tower 1.0所提供的,终究是一个被动的信息展示平台。它无法基于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更难以对未来趋势做出预判。在"看得见"与"管得好"之间,还存在不小的鸿沟。此外,各业务条线仍各自为政,供应链协同也流于表面。种种掣肘,亟待Control Tower在功能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新的突破。

Control Tower 2.0的到来,正是顺应了业界的呼声。在这一阶段,系统开始具备初步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并积极向预测预警等高级应用场景延伸。以需求感知为例,借助统计算法和机器学习,Control Tower 2.0已经能够结合历史销售、营销活动、经济指标等维度,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进行趋势性判断。库存优化方面,系统也能根据预测结果和补货周期,对安全库存水平进行动态调整,既减少缺货损失,又降低库存压力。

在交付环节,Control Tower 2.0对异常情况的感知和处置能力大幅提升。以往,对于突发的供应短缺、运力不足等状况,企业往往只能在事后亡羊补牢。而在新方案的加持下,系统则可实时监测每一个业务节点,并就潜在威胁进行预警推送。当某个关键供应商的延误率连续多日超标,或某条配送路线的拥堵指数持续走高,Control Tower 2.0会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号推送给相关负责人,进而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毋庸置疑,Control Tower 2.0在供应链运营的精细化管理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其先天不足的一面也逐渐暴露。首先是纵向决策链条过长,集成度仍显不足。从需求预测到生产计划再到物流配送,每一层都可能引入新的偏差,全局优化效果打了折扣。此外,尽管系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处理能力,但方案的生成与执行,仍主要依赖人工判断。在供应链"黑天鹅"频发的大背景下,这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过,正所谓"穷则思变",在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倒逼下,Control Tower在"集成度"和"智能化"两个维度,又迎来了新一轮突破。Control Tower 3.0,正是这一演进路径的集大成者。与以往相比,Control Tower 3.0采用了全新的架构设计,真正实现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策略协同。

在横向上,来自供应、生产、销售等领域的实时数据被统一接入,并抽象成标准化的业务对象。这不仅彻底打通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也大幅简化了跨领域流程的定义与优化。在纵向上,从战略到战术到执行,各层级均形成了清晰的闭环。以销售与运作计划(S&OP)为例,Control Tower 3.0能够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结合公司中长期目标,自动生成最佳产能策略。这一决策再进一步细化为采购、生产、仓储、配送等具体环节的约束条件,经由智能算法寻优后,直接驱动执行层面的排程和调度,并形成实时反馈。如此一来,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运作节奏变得高度协调,从而在交付、成本、库存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全局最优。

Control Tower 3.0堪称集中统筹、纵横协同的典范。这种"化整为零、各司其职、齐头并进"的理念,已成为当下供应链变革的主流范式。在以往的发展历程中,Control Tower始终是作为一个内部管理平台而存在,其触角往往止步于企业边界。然而随着产业分工的高度化和专业化,现代供应链的外延早已突破组织边界,向着供应链生态网络的方向不断延伸。在这个背景下,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程度已难以应对日益苛刻的市场挑战。多方协同的重要性空前凸显,由此催生了代表未来方向的Control Tower 4.0。

Control Tower 4.0秉承开放互联的设计理念,以供应链网络为本,多方伙伴为翼,将供需协同提升到了全新高度。一方面,它通过开放的API体系,实现了与外部合作伙伴系统的无缝对接。上至供应商的产能计划,下至分销商的库存水平,关键数据被实时采集并落地到统一的网络模型中。在此基础上,企业与上下游形成了稳定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闭环,原本割裂的供应链逐渐走向联盟化运作。另一方面,Control Tower 4.0在算法模型上也有了全新突破。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使系统能够从海量异构数据中自主学习,并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形成精准画像。当环境发生波动时,算法会动态调整策略,引导相关方调整产能、库存、物流节奏,确保业务连续性和供应链稳定性。

总的来看,Control Tower 4.0开启了供应链管理的全新篇章。它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底座,促进人机协同、伙伴协同,带来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和韧性。更重要的是,Control Tower 4.0已经初步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进化的能力。随着应用时间的推移,它将不断从数据中提炼业务规律,并对内嵌的算法模型实施增量训练。久而久之,原本"千篇一律"的系统,将演变成一个契合企业特性、体现行业最佳实践的专属平台。

Control Tower的发展之路,本质上也是人类社会分工协作的缩影。从可视化到异常管理再到全局优化,每一次迭代都在重塑企业内外部的协作方式。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供应链形态将从线性模型走向网络生态,参与主体也将从单一企业蜕变为多方利益共同体。

跨行业巨头实践:ExxonMobil、宝洁和Abbott的控制塔之旅

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控制塔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标配"。从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到公共卫生非营利组织VAN,再到医疗器械翘楚雅培,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纷纷投身供应链"控制塔"的怀抱,借数字化之力重塑运营,打造行业新优势。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云原生供应链的探索者

埃克森美孚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之一,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然而,这样的规模给其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一方面,埃克森美孚的供应网络极其庞杂,涉及270多家供应商、1500多种原料、成品润滑油,横跨从乘用车、商用车到工业润滑油等众多品类。数据孤岛分散在各地,部门间缺乏统一的信息视图。另一方面,原油价格波动剧烈,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供应中断事件频发。传统的人工分析与电子表格,已难以应对。

2018年,埃克森美孚携手o9 Solutions,启动云原生供应链"控制塔"项目。整个规划横跨五年,分三大阶段推进。第一阶段聚焦北美地区,打通采购、生产、物流等数据,搭建起一套端到端可视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该系统可以学习历史模式,结合实时市场信息,对未来需求进行动态预测,并据此优化库存策略。

第二阶段向全球拓展,将亚太、欧洲、拉美等区域纳入"控制塔"。埃克森美孚还引入区块链技术,让供应商数据上链,打造可信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同时,集成物流可视化与运输优化模块,进一步提升配送时效与成本管控水平。第三阶段则着眼未来,通过5G和工业物联网,打通工厂、装置的实时数据,并结合数字孪生等手段,实现设备故障的预警和预测性维护。

目前,该项目已初见成效。北美地区的预测准确率,从过去的60%提升到85%以上。库存水平下降20%,呆滞品减少500万美元。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也让埃克森美孚在新冠疫情中表现出良好的韧性,为抗疫物资的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

宝洁: 用数字协同构筑消费者响应的全流程运作

宝洁为例,其供应链横跨全球180多个国家,与近400家工厂合作,SKU多达数万种。而在产品配方、包装标准等方面,不同国家又有不同要求。以往,如此错综复杂的数据让宝洁头疼不已。传统的Excel、邮件沟通方式,经常导致信息延迟、失真,影响供应效率。2019年,宝洁携手OneNetwork,正式开启了Control Tower 4.0的部署之旅。

通过与OneNetwork的深度集成,宝洁将分散在全球的400多个业务实体与上万家合作伙伴紧密相连,ERP、CRM、OMS等系统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在OneNetwork Control Tower的加持下,宝洁得以通过统一的平台界面,实时洞察从供应链上游的原料采购,到下游的门店销售、消费者响应的全流程运作,并基于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对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警。例如,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社交媒体数据的解析,宝洁成功捕捉到消费者对植物基产品的新需求。OneNetwork的智能Agent立即作出响应,优化了产品组合和补货策略,最终将新品类的货架满足率提升了30%。

在快消品供应链,高效的履约体验至关重要。宝洁通过OneNetwork Control Tower,将智能调度、众包运力等新模式与传统物流体系相融合,全面升级"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得益于Control Tower实时优化、动态响应的能力,宝洁将缺货率控制在了千分之五的水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而库存周转天数也在两年内实现了30%的改善,资金利用效率和运营成本均取得可喜突破。如今的宝洁供应链,俨然已化身为一个高度互联的"神经网络",Control Tower的触角延伸至每个业务单元,数据流、信息流、决策流的无缝协同,让价值得以高速流转,让柔性与韧性成为刻入骨髓的"肌肉记忆"。

雅培(Abbott):精益供应链的实践者

作为一家百年医疗器械巨头,雅培在供应链管理上有着自己的坚持。一方面,他们力求精益,通过战略采购、集中配送等手段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产品安全与质量又须时刻放在首位。高值耗材对温度、湿度、运输时间都有苛刻要求。如何在确保100%合规的前提下,实现端到端流程优化,考验着雅培的智慧。

雅培意识到,打造精益供应链的关键,在于提升端到端可视化与协同水平。为此,他们于2021年启动供应链"控制塔"项目。借助现成软件如Microsoft PowerBI,雅培在短短6个月内搭建起一套覆盖供应商管理、需求预测、库存优化、物流管控等全流程的决策支持系统。

同时,雅培还对业务流程进行了重塑。过去,各环节数据散落在ERP、WMS、TMS等异构系统中,更新不及时。如今,通过API集成这些碎片化数据,再辅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可实现从采购申请到订单下达的无缝衔接。一旦出现供应短缺,系统还能自动识别风险等级,提示采取加急运输等应对措施。

在生产环节,雅培也积极引入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通过虚拟建模和仿真优化,工程师可及早发现生产线的潜在问题,将产能损失降到最低。工厂资产也被赋予了数字身份,接入物联网平台。当设备工况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并联动备件采购、维修派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诸多举措,让雅培在新冠疫情中彰显了强大韧性。早在疫情爆发初期,其"控制塔"就及时预警了供应风险。雅培迅速启动备用方案采购,将关键原材料库存提升至180天,有效保障了快速检测试剂、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供给。此外,医用级别防护服也通过供应链协同,火速完成从研发到量产,仅用时3周。在大灾大疫面前,雅培以数字化实力书写了精益供应链的范本。

总体而言,尽管埃克森美孚、宝洁和雅培分属不同行业,但他们践行供应链"控制塔"的脚步,殊途同归。这是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是升维驱动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展望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供应链"控制塔"还将持续进化。人工智能将嵌入各个决策环节;5G和物联网将打通全链路数据采集;区块链将提升端到端可信可追溯性。这都将助推"控制塔"从可视化走向智能化,让供应链驶向自主驾驶的未来。

展望未来

Gartner预测,未来5年内,供应链可视化将成为TOP 3的供应链技术投资方向。毋庸置疑,控制塔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构建韧性供应链的利器。那么,供应链控制塔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供应链透明度:消除盲点,实现"单一事实源"。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往往存在多个信息孤岛。企业规划、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平台贯通。而控制塔则以开放性的系统架构,将内部ERP、WMS、TMS、外部供应商及承运商系统无缝连接,形成统一的主数据。各部门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站在同一个全局视角,洞见供应链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

供应链协同:打破壁垒,实现多方互联互通。当前,制造业正从大规模集中式生产,走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定制。供应链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扁平化、网络化特征。产品从设计、采购、生产到交付,需要更多的节点参与。传统的线性思维、命令控制式管理,已然不敷使用。企业必须打破内外部壁垒,构建供应链利益共同体,以开放、互信、共赢的心态,与合作伙伴形成战略协同。

供应链洞见:学会换位思考,支持主动决策。在VUCA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出,让供应链朝令夕改。传统的事后评估、被动响应,已然回天乏术。企业必须具备预判先机、未雨绸缪的前瞻视角。这也正是供应链控制塔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是沟通信息的工具,更是激发洞见、赋能决策的利器。

基辛格曾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供应链领域亦是如此。唯有以利益为纽带,以创新为驱动,让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更广阔的空间内涌动,才能激发供应链的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控制塔代表着这一愿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灯塔",它将引领供应链驶向更加开放、智能、弹性的未来。

未来,每一家企业都将成为数字供应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控制塔则扮演着"中枢神经"的角色,感知全局、协同多方、优化整体,让"隔空对话"成为现实,"合作共赢"落到实处。这是供应链人的信念,更是技术进步的方向。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建数字化新丝路,开创物流新纪元。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AI重构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性:ESG视角下的系统性变革
下一篇:MIT网络研讨会-三个案例看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转型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2024-12-12
活动/直播 更多

12.21上海【线下公开课】仓储精细化管理:从混乱到有序

  • 时间:2024-12-07 ~ 2024-12-08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5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1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