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货物滞留半年无人管?现场教你识别仓储管理伪忙碌!

[罗戈导读]仓库管理不仅关乎KPI数据与5S,更涉及现场细节。通过观察入库区的到货异常待处理区、销售退货区及运输交接区,可评估物流效率、部门协作及规划合理性,发现问题根源并优化流程。

工作中作为物流部门负责人,经常被其他部门同事,或者直接领导问到一个问题:除了纸面上的一些KPI数据、现场5S、人员工作效率之外,从现场看的话,还有哪些细节没有被注意到?哪些地方是仓库管理问题,哪些未必是仓库管理问题?尤其在在陪同他们巡仓的时候,或者碰到内审同事交流想法的时候,经常会碰到类似问题。

最近和一些朋友也聊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也读过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对我非常有启发,尤其是现场管理细节方面。当然这些文章更多是从仓库管理角度,有一定现场管理经验的业内人士看起来受益更多。但是对于非行业人士,则未必有时间来了解。

之前在西门子工作时候,公司鼓励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学习,曾经接受过一些培训,例如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等等,觉得受益匪浅。因此打算按照这个思路,就仓库的入库区的管理,来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经验和看法。

现场观察建议前提一,不超过1小时;前提二,尽量不打扰现场的操作,顺其自然。随后按照由外而内,由上游到下游的顺序看。

观察到货异常待处理区

首先,可以观察仓库入库区的到货异常待处理区。物流仓库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是被视为合作伙伴,还是被视为转移麻烦的垃圾桶?从这个区的货物存放情况可以大致做个判断。

到货异常待处理区,指采购入库到货破损或者异常,例如质量不符,型号不符。

入库经理经常抱怨的地方不够,原因之一也是这个区占据了太多面积。

1.以笔者工作的经验看,这类待处理区可能占据10%到20%的收货场地(尖峰时候可以占据30%)。在这个情况下,当初规划的入库场地周转就完全不够了。因为通常做规划场地的时候,很少会计算到这一块,最多直接对常规测算的入库区、简单加一个5%来应对意外情况---决策者从全年角度,一般也会拒绝承认这类情况会真实发生。 

2.这个区内货物的周转时间,也就是从发现问题实物滞留,到问题解决、实物流出本区,可能从两天到半年都有。这块区域堪称是仓库内货物流转最慢的区域。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大致包括如下情况。

公司整体的采购寻源或者物料计划部门对外比较弱势,无法针对异常情况直接拒收,或者要求供应商及时提走退货,往往是要求内部仓库部门先收下实物后再做处理。但是沟通过程,实物处理往往非常长久,超过48小时是非常正常的,赶上下班,赶上双休日,处理时间更加缓慢,于是实物就这么滞留下来了。再过了一周后,很少有人会在意。

同时,也存在仓库收货部门现场管理不善的情况。交接不清楚,当事人没有及时转移实物,没有在实物上做好标识等等,导致货物无人问津。入库经理对于此类滞留货物不敏感,不做跟踪是最大的原因。

此类滞留货物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货上有标识说明订单、采购人、时间等等。然后有固定的登记册或者电子表格,作为入库经理随时向上汇报,跟进采购的凭据。尤其在每次经理办公会上,需要不厌其烦的提出来跟进。毕竟收货场地太宝贵了。    

在本区可以观察,这片区域占据入库区域多少比例?这片区域内货物摆放,跟踪标识,登记信息是否齐全?最长滞留的货物已经停留了多久了?依靠这些信息,基本可以对物流仓库的地位,和入库经理职责履行情况做个基本判断。

观察销售退货区

其次,也是入库区的销售退货区情况。当然有些公司可能会把这块职责,定义到发货区,不过观察的道理和上面入库待处理区是一样的。

除了上面观察入库待处理区提到的面积、时间、登记、跟进情况之外,这个区还需要观察退回货物的状态。退回货物从已经使用,到完全没有开封,既说明了这个客户的合作程度,也影响了对仓库后续实物的处理周期。    

过去工作经验看,一般销售退货区的流转速度,往往要高于采购入库待处理区。或者说,销售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采购对物流的重视程度。

统计这些滞留货物的处理速度,基本也是正态分布的;处理速度比较慢的,往往集中在几个销售或者采购,很少平均分布。因此当公司人力采用360评估制度,采购和销售部门负责人找我测评采销员工时候,除了提交正常采购入库、销售出库的处理情况,通常我还会提交一份处理滞留货物的记录,作为补充材料。通俗说,能买能卖,也能很好擦屁股。作为后勤部门管理者,我看重的不是转移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在这个区里头关注下过去退货的频率,数量,周转情况,进而可以推测出销售和物流部门的合作情况。

提问入库待验区和运输交接区

第三,入库待验区和运输交接区的现场调度,这属于现场管理人员的调度能力问题。需要进行现场提问。但是针对问题,现场人员经常性的回复是,没地方了,今天入库和发货太多了,人太少了,干不完。

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规划仓库时候,不会再是拍脑门、或者是当时有多少地方来决定的了,更多是有计划的行为。规划人员会按照过去一段周期里头到货高峰低谷,人员,商品体积,周转,预算资金,未来2-3年发展计划等等,来做一个统筹安排,或者说最不差的一个安排。所以一年之中旺季是有限的,仓容利用率能到90%以上的情况毕竟是少数情况。

因此如果听到上述简单回复说、场地不够的回答时候,或许入库负责人在规划和整体工作把握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需要一个规划方面的培训。     

另外,观察入库现场的时候,可以关注收货待验区最靠近墙壁,或者说最死角地方的货物。检查入库单,看看是当天这批货物是什么时候完成卸货和验货的,是否处于随时可以上架的状态。

因为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验完之后需要上架,为后续作业腾出空间。但是现场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货压里头了,那么即使验完了,也不着急倒腾出来上架;而是等着这批货物外围的货物也都验完了,才会一起安排上架。

这种做法在淡季或许可以马马虎虎接受,旺季会有很大问题。一是收货场地不够,二是对下游上架作业造成一个人为的工作量小高峰。优秀的仓库调度会时时关注验货完成进度,安排现场人员对已经完成验货的商品转移到下一个环节操作;用看似多余的人员工时来换入库区的空间,让商品流动起来,以便确保现场空间始终是足够的。

总之,物流的现场管理,就是在人效,坪效,时效三者之间做取舍,不停做协调平衡,其中最大的因素是商品一定要流动起来。

物流仓库作为价值链上实物交付的最后一站,在物流环节看到的问题(注意不是发生的问题),尤其是商品滞留带来的问题,有自身现场执行原因造成的,有当初规划不当引起的,也会有公司内部整体流程执行不畅的原因。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中金普洛斯REIT今年一季度可供分配金额保持稳健,出租率表现提升
下一篇:生产企业,别总让仓库当“替罪羊”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第4期丨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框架(GLEC)物流碳计算培训

  • 时间:2025-04-03 ~ 2025-04-28
  • 主办方:智慧货运中⼼、罗戈研究

¥:2480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3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