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要注重实效,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根据市委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今天(7月10日)实地调研垃圾分类工作,重点聚焦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环节。他指出,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分类成效稳步提升,全程分类体系进一步健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依法科学规范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优化分类收运流程,不断提升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久久为功,努力使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进一步改进工艺,优化垃圾的压缩和运输流程
浦东新区唐镇生活垃圾分流转运中心,毗邻多个金融机构和大型居民区,设计日转运生活垃圾达400吨。由于采取竖直压缩转运工艺,转运中心将垃圾体积压缩50%以上,对臭气、渗沥液和垃圾散落均控制得较好,确保了厂区内作业环境与周边环境相适宜。应勇详细了解了这里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指标,勉励他们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改进工艺,优化垃圾的压缩和运输流程。
市民积极地参与前端分类,有助于末端处置能力的提升
在浦东黎明产业循环生态园区,应勇一行首先来到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机质固废处理厂。看到大屏幕上的实时监控画面,应勇关切询问:“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对你们末端处置有帮助吗?”“好了不是一点点!”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后,机器的通过率大幅提升,处理能力翻倍,湿垃圾经处理后可用于沼气发电。
隔壁的黎明资源再利用中心,年处理垃圾达80万吨。“实施垃圾分类,对我们来说帮助很多!”相关负责人细数近期的变化:垃圾分类后干垃圾燃烧的热值提高,发电量明显增加;飞灰产生比率从原先的2.3%下降至1.7%,需要二次处理的量更少了,一些关键指标的检出率也大幅降低。这充分证明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市民积极地参与前端分类,有助于末端处置能力的提升。
坚持依法科学规范推进,从实际出发方便市民投放,并加强不同场所的分类指导
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市绿化市容局汇报了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及末端处置设施建设情况,相关区委办局和企业的负责人交流讨论。应勇仔细询问工作进展与实际困难,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会前,应勇还特意查看了市绿化市容局办公楼垃圾分类情况。
应勇指出,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也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需要积极引导市民自觉进行分类,养成习惯,培养自觉性,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需要久久为功。要坚持依法科学规范推进,从实际出发方便市民投放,并加强不同场所的分类指导。
加快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的建设进度,加快建设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
应勇强调,实施垃圾分类以后,需要进一步提升末端处置能力。要切实加快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的建设进度,加快建设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进一步提高收运的标准和水平。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场所垃圾的类型和特点,走出功能化利用的不同路径。同时也要加快创新力度,研发适应垃圾分类需求的运输设备,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中转体系。
美国加收海运船50万—150万美元特别费用,海运成本要暴涨多少?
1264 阅读价格战致现金流枯竭?新能源行业反内卷打响
1170 阅读罗戈研究院长潘永刚获聘成为中物联碳排放管理师职业能力等级认证项目专家
1095 阅读菜鸟推出适用于欧洲快递的自动分拣机,助力快递公司提效30%
1017 阅读京东服务+/大件安装全品类招商陕西省招商
973 阅读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国家馆与物流服务在柬埔寨上线
851 阅读最快六小时送达!德邦快递刷新服装批发市场履约标准
848 阅读物流企业正在被这3类客户榨干利润
803 阅读中国邮政与吉利控股集团战略合作
764 阅读京东物流喀什仓试运营 多地最快可当日达
78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