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承办,海南省交通物流协会、海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协办的“2020中国自贸区(港)冷链产业峰会”在海口召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为讲话内容)
当前自贸区和自贸港已成为承载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平台。而随着每年上千亿美元生鲜进出口食品市场需求的爆发,跨境食品贸易成为我国17个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相继布局的重点,冷链物流作为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也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跨境冷链行业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一)跨境冷链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
随着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冷链食品产地、加工地和消费市场重塑,冷链全球性需求正在增加,以生鲜电商为标志,生鲜农产品、冷链食品行业蓬勃发展,为食品冷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速冻食品及乳制品为代表的冷链行业走上了提升期的轨道。2020年1-7月,我国共进口肉类185.2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4.8%;水果及坚果进口额达73.43亿美元,同比增长6%。
(二)跨境冷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对于跨境冷链物流发展高度关注,国家层面出台的跨境冷链物流相关政策,从多维度指导冷链行业健康发展。相关政策主要涵盖优化鲜活产品检验检疫流程、加快通关放行、支持建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打造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以广州南沙口岸为例,今年以来,广州海关在南沙海港推行全链条“零接触”冷链监管新模式,加大“智慧海关”建设成果应用力度,依托2019年新建成的封闭式冷链查验存储一体化设施开展“封闭式”查验。收发货人及代理人免于到场协助查验,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从而实现通关效率提升与营商环境优化“双丰收”。
(三)跨境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55个,其中综合保税区134个,保税区9个,保税港区8个。随着跨境冷链的发展,保税型冷库需求快速增加。2019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数据显示,5.71%的百强冷库含有保税型业务,与上年相比有明显增长。近年来随着港口冷链业务增加,我国临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迅猛,有效提升了港口作业服务效率和延伸了港口冷链物流产业链。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今年上半年极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跨境食品贸易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跨境生鲜食品贸易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一)食品安全风险
海关总署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一是坚持关口前移,要求向中国出口冷链食品的全部105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部门做好预防措施,保证输华食品安全;二是开展远程视频检查;三是针对近期一些国家肉类水产品企业发生聚集性感染疫情,采取暂停其产品进口等措施。
(二)进口商信心受到影响
冻品、海鲜产品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时有发生,给跨境生鲜进口增加了不确定性,部分进口商遭受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信心受到影响,国内订单、货量有所减少。
(三)进口生鲜市场价格波动
由于增加消杀、港口查验等工作环节,因此相应成本有所增加,时效性受到影响。消费者短期需求疲软,需求量受到影响,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进口肉类、水海产品市场价格有所波动。
随着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果凸显,整体进出口贸易状态得到逐步缓解,疫情防控常态化,跨境冷链各环节运转效率稳步提升,下半年陆续恢复正常。
6月1日,国家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把海南岛打造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在自贸区升级背景下,跨境冷链物流迎来新的机遇,海南自贸港冷链物流发展优势突出、机遇显著。
(一)海南本地产业发展定位和冷链融合度高
海南省在果蔬种植加工产业方面优势明显,是我国冬季瓜菜的主要输出省份。同时在发展海洋牧场经济方面增长潜力巨大,罗非鱼产品出口在国内一直位居前列。
(二)地理位置和空间优势
海南管辖着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具备海洋资源优势以及背靠大陆、面向东盟、连通海上丝路的区位优势。以国际冷链物流枢纽为抓手做好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延伸,是海南可以去深入研究和把握的市场机遇。
(三)政策优势助力自贸区(港)冷链业务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分步骤分阶段安排,其制度设计内容可以概括为“6+1+4”,未来将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在洋浦保税港区等特殊区域率先实行原产地规则。
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现了国家坚持扩大进口战略的决心,有利于更加快速、高效地把全球好货带给国内消费者。
对于未来自贸区冷链产业的发展,我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坚持开放先行,加快政策的落实与推广
自贸区最终发展高度取决于政策创新的力度。需切实推行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尤其是金融税收政策。比如加快FT账户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推动金融放开;建立适应自贸港发展的财税制度,简化税制。此外,在推动航运航线发展、完善加工税收,以及物流项目用地等方面,应加快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方案与细则。
二、完善冷链配套设施,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财税、土地、补贴等措施吸引企业投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搭建等措施逐步拓展辐射能力和密度,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多维度搭建供应链能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化发展。
三、出台优惠政策,完善自贸区冷链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鼓励引进各类高端紧缺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畅通人才落户渠道。对冷链物流、物流金融、国际贸易等物流相关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端专业人才,给予住房、医疗保障、户籍等方面的优惠或便利。
九识、新石器、白犀牛、菜鸟、京东物流、美团、顺丰等布局的万亿赛道,谁将成为“领头羊”?
1785 阅读菜鸟全球供应链再升级:亚太仓配网络覆盖10个国家地区
1512 阅读公交车送快递,邮政、顺丰、京东物流等巨头纷纷入局
1283 阅读Gartner供应链25强十年(2016~2025)演进的洞察
1255 阅读王卫1110亿元、赖梅松289亿元、杨绍鹏213亿元、喻渭蛟夫妇176亿元......物流领域最新财富榜出炉!
1163 阅读亿通国际针对航运业的碳管理解决方案
1003 阅读看《长安的荔枝》,解密生鲜供应链
927 阅读京东七鲜华北区域覆盖加速,涉及北京、天津、石家庄
835 阅读中国外运33.8亿出售旗下路凯国际25%股权
761 阅读SHEIN半托管在加拿大及沙特站点上线
71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