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在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JDD大会)现场表示,“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智能迭代到产业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物流行业从大而重变得‘举重若轻’,技术是驱动物流革新的第一要素。”
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
这里或许正在释放一个信号: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将成为京东物流新阶段业务发展的底层驱动力,围绕“体验为本、效率制胜”这个核心战略,为全面开放的京东物流激发出更强的活力和潜力,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价值共创。
以往京东物流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仓、运、配、快递、冷链、大小件等物流服务来实现快速增长,现阶段正处于第二条曲线中,正依靠物流科技,包括无人技术、价值供应链、云仓等应用为业务带来明显的增效降本。
今年的双11,京东物流的整个产品线均取得了创造更大的规模和营收。
截至11日24时,京东物流非京东平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0%,B2B业务货量同比增长超270%,冷链业务单量同比增长215%,云仓业务接收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倍,个人快递业务同比增长近8倍
在提升京东商城消费体验的配送时效上,基于城市群半日达和千县万镇24小时达计划,京东物流自营订单24小时达占比达到92%,并在全国90%区县实现了24小时达。
双11期间,京东物流通过共生合作、共享平台和共建模式,整合了2万余条陆铁空线路,同时还拿出3亿元,对一线仓储、分拣员工及快递员进行补贴与激励。
值得关注的还有另一组数据是:11月15日京东发布的Q3财报数据显示,整个集团净收入为1348亿元,净服务收入达到160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以开放物流业务为代表的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增长92%,超过净收入增速和服务收入增速。
财报显示,京东物流集团外单业务持续快速扩张,已经服务了20多万家企业客户,外部收入占京东物流总收入的比例接近40%,这是京东物流开放战略的显现。可以预见的是,具备高品质和规模效应的京东物流,将会继续为服务收入增长提供动能。
从履约费用来看,2019年Q3京东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6.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规模化效应显著。
近三年,京东物流的履约费用率在持续下降。2016年、2017年、2018年,京东的履约成本在收入中占比分别为7%、7.1%、6.9%,2019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下降至6.7%,2019年第二季度更是降至6.1%。
这原因在于,京东物流四年前开始大规模布局三到六线城市,由于采用重资产模式运营,前期订单密度较小,物流成本较高。随着低线城市布局完善,特别是物流开放后大量外部订单进入,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此外通过提高仓库的运作能力,仓容的利用率,以及作业团队的生产力,也使得整个履约费用率在持续下降。
Q3期间,京东物流智能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目前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达到25座,首个5G物流园区已经投用,不同层级的机器人仓达到70座,自动化测量设备“竖亥”、自动化入库设备“秒收”等机器人加大应用。
5G智能物流园区
目前,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的仓库超过650个,加上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达到近1600万平方米。基于技术驱动的全环节供应链效率提升,超过90%的自营订单在全国范围内能实现24小时达。今年双11,京东物流智能仓处理订单量同比增长108%,全流程的订单处理效率均再次明显提升。
从经营数据可以看出,京东物流正在持续保持高增长并且已具备规模效应,基于其高水平的产品服务能力以及正在推进的供应链产业平台,未来的竞争力仍会持续增强。
目前,京东物流网络大规模铺设或已基本完成,在下沉策略驱动用户增长,以及开放战略驱动物流社会化订单密度提升下,京东物流在市场上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规模化和科技的作用下,成本进一步降低。
另外在高品质的服务体系下,成本更低市场份额同时也会扩大,因此不断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物流板块将逐步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从而带动京东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0月29日,京东物流正式对外提出“供应链产业平台(OPDS)”,基于不同属性的产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推动供应链对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与技术赋能。
根据王振辉的描述,供应链产业平台的构成分为全供应链服务(产地供应链和销地供应链)以及供应链技术平台。
在过去的12年中,京东物流已经打造一套非常成熟的仓、运、配的“销地供应链”服务。今年以来,区别于过去多年持续建仓所擅长的“销地供应链”,京东物流开始产地上行、建设“产地供应链”,也叫“最先一公里”。通过让货物直接对接到销地,以最快的速度,用短链,让产品实现“产地到全国24小时达”,这是开放市场的价值,同样和下沉市场对应。
此外,京东物流结合了客户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通过“开放”又延伸出供应链产业平台当中的供应链技术。
第一个供应链技术平台是云仓的技术,它是以仓储WMS管理系统为基础大件的开放式技术平台,能让更多的第三方仓的货物管理得更好、更高效。
第二个技术平台是价值供应链,也是这么多年来,京东物流非常成熟的技术。通过价值供应链让货物的周转更加高效,既不缺货,又不冗余,也不积压。
第三个技术是运营技术,就是京东物流的无人技术,通过三年多的建设,京东物流的X事业部已经在今年开始对外正式赋能,为行业提供无人技术的服务。
实际上,“供应链产业平台”的布局囊括了京东物流开放、下沉和国际三大核心战略。以“双24小时”和“双48小时”实现产销全链打通和国内国际双通。
京东物流已经走过12年,从一个物流部门变成一个企业物流,再从一个企业物流演变成物流企业,再到现在的产业供应链平台。
开放两年多以来,京东物流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0万,外部收入翻了8倍,总体占比已近40%,成效非常明显。
在过去的9年,京东物流通过“211限时达”,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做到了几乎100%订单的24小时送达,打通了一二线城市最高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物流通道。
在京东集团“下沉”战略下,京东物流希望通过“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内部称之为“4624”)以更快的速度把货物送到四到六线城市消费者手里面,推动全国范围内从下单到收货的24小时达成为常态。王振辉表示,“下沉不光是京东物流的战略,也是集团战略,更延伸来说,它也是我们开放战略。”
从“211”到“4624”,是京东物流大力推进物流网络布局和时效提速的重要体现。对于京东物流而言,一方面是围绕“体验为本、效率制胜”这个核心战略去提升提升京东的消费体验,驱动京东向低线市场下沉;另一方面是京东物流业务全面开放带来的价值效果。
而国际业务也被京东物流定为主战场之一。在王振辉看来,“首先跨境业务,中国到全球的双通路线的生意就非常大,无论是跨境小包还是其他形式,都有很大的机会。”
近期,王振辉也在公开场合提到,围绕“体验为本,效率制胜”核心战略,未来几年京东物流比较重要的两项工作:
1)深入推进B网、大件、冷链网建设,做好网络协同,不断打磨、升级标准产品,实现内外部客户比例各50%,同时优化履约费用率。这是坚定的开放战略,也是衡量京东物流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数字;
2)加快产地供应链平台的建立,实现从采购、生产到流通、消费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发挥供应链价值最大化。
供应链服务是京东物流的核心优势,这种优势在于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京东物流通过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助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这一次,京东物流构建供应链产业平台后真正要做的是,从采购开始,到生产、制造,整个前端的环节,通过技术的力量,变成标准化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可以综合计划、运输、仓储等形成一体化的服务,达到各方共同协同。
依托智能科技,通过打通供应渠道、物流平台、服务场景、消费需求等多维度的界限,深度融合,共建价值网络,嵌入到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为B端、C端、G端等多用户创造随时随处随需、触手可得的价值体验升级。
目前,京东物流的B2B、B2C供应链优势正在向全供应链尤其是产业供应链延伸,业务布局愈发清晰。未来,随着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成熟,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供应链改造势必向产业端延伸,供应链产业平台将发挥更大效能。
极智嘉冲刺港交所,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附招股书下载)
1872 阅读普洛斯为何坚定加仓华南?揭秘其战略布局背后的逻辑
1600 阅读京东物流与通用物流战略合作!推动供应链资源共享、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1072 阅读2025年物流企业要怎么留住战略大客户?
1039 阅读专线们开始自救求生
989 阅读九个月营收40亿、近四成靠海外仓,这家跨境电商企业在美国囤地5000亩
839 阅读菜鸟国际快递推出精选专线,欧美多国物流再提速
778 阅读快递停摆风波再起,又是共配惹的祸?
820 阅读像吃大象一样优化物流成本:企业降本增效的系统方法
779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75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