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在全球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从发展历程、政策环境、市场现状等因素综合来看,供应链金融已经进入平台化发展阶段,未来将进一步向智能化进阶。
2、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于供应链开展金融业务,本质上是金融业务,需要解决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应收账款、预付款、库存融资等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及供应链信用融资模式,都面临着信息不充分的风险,这就需要提高供应链的数字化程度和风险分析决策能力。
3、供应链生态中低处的果实已摘完,要采到高处的果实,唯有从系统的角度来建构更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这就需要全面考察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构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一般而言,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包括基础功能层、业务服务层及平台化配套三项能力体系。
4、供应链金融平台包括横向行业整合类和纵向垂直产业类,现有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大多为基于已有的交易或服务信息优势形成的横向跨业平台及基于区域产业集成优势而成的横向跨业平台。由于产业专业知识壁垒,纵向垂直产业类平台尚不多见。预计随着 5G、产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纵向垂直产业类供应链金融平台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5、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设,主导方可以是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也可以是金融科技公司,关键是协调各方,建立一个激励相容的平台体系。一般地,核心企业往往是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者,扮演着供应链中的信息交换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的角色。
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建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则是从核心客户切入,不断累积,直至基于具体产业和业务场景做适配性差异化组合,与开放银行的理念不谋而合。金融科技公司主导建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其优势在信息与技术整合能力,以金融科技赋能。
6、对于供应链金融而言,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及企业管理层面的不确定性一直存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解决供应链金融的痛点。综合运用以上金融科技解决问题,正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所在。
供应链金融与金融科技高度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呈现出以下特点:整合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基础技术整合运用,形成综合性的工具套件式解决方案;
场景化,针对具体场景和流程的拆解最终形成针对场景的定制化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协同化,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运营各个方面来协同寻求整体最优。科技赋能的晋级阶梯为:交易场景数据化、交易过程可视化、供应链条智能化。
7、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在于:产融结合,产业垂直深耕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突围策略;科技赋能,资源驱动变为技术驱动,供应链金融平台主体生态化;协同创新,金融服务综合化与灵活创新结合;合规运营,监管体系层次化,政府、行业、企业良性互动。
对于供应链金融而言,2019年以来,可谓颇不平静:一方面,供应链金融越来越被重视,国家和省市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或用实际行动搭建平台进行大力扶持;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供应链金融市场风波不断,供应链金融在获得众多玩家追捧的同时其风险也引发了更多关注。
本报告在总结供应链金融基本概念、行业发展现状、业务模式概况的基础上将聚焦五大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谈供应链金融,必须建立在对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界定和理解的基础之上。
《报告》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联合供应链中的各类主体及外部服务企业,共同实现快速响应链上企业的资金需求,最终实现共同的价值创造。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下: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图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具体业务模式多样,《报告》从两个维度对业务模式的类型进行划分,担保物和融资时点。前者从传统金融的视角出发,后者从业务流程的视角出发。
由此大致可分为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和信用融资四种供应链金融的典型业务模式。《报告》从抵押物性质、主要服务对象、相对优势方、风控重点依据等方面对以上几类业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阶段
我国供应链金融起步比较晚,1998 年,深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在广东地区首创货物质押业务,国内供应链金融由此起步。此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M+1+N”的传统供应链金融 1.0 阶段,到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的 2.0、3.0、4.0 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主要业务特征、主导力量和风险控制方面呈现出显著不同:
供应链金融发展阶段划分表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特征
市场规模:根据鲸准研究院的预测,2020 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 15.86 万亿,未来发展空间可期。随着现有参与者及新加入者深度渗透市场,未来供应链金融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 2022 年有望达到 19.19 万亿规模。
1
竞争格局: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类别众多,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物流企业、产业核心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类金融科技服务企业等,各类主体都从各自优势领域切入,当前呈百家争鸣争相布局态势。
2
主体多元化:供应链管理企业、B2B 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三类合计占比到达 51.66%,它们共同优势在于不仅参与或服务产业供应链的部分交易环节,且具备相应的链内整合和连接能力。银行、保理、基金、担保、小贷、信托等持牌经营的金融机构作为流动性提供者,占比为 25.12%。另外,大数据+AI 类、区块链类、物联网类服务商借助于金融科技的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拓展和增值提供赋能,占比为 9.6%。
3
服务客户数量有限:超过 65%的供应链金融企业服务的客户范围相对有限,客户数量在 500 家以内,42%的客户数量在 100 家以内。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 B 端服务产业壁垒高,不少企业起步选择基于自己更加熟悉的特定行业深耕细作,另一方面也同时受限于国内商业信用环境相对较差的、金融科技应用还不够成熟,真正数量上占主导的微利企业尚未被有效的金融服务所惠及。
4
业务融资规模偏低:绝大部分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融资规模在 50 亿以下,占总量的 65.82%;其中不乏总规模不足 1 亿以下的初创型机构,占总量的14.56%。24.05%的企业为融资规模在百亿级以上,其中有 43%的企业为银行机构及金融机构。总的来说供应链金融融资规模分布较为分散,小型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的融资总量与大机构的融资总量差距悬殊,融资总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对应着融资成本的差异。小型机构在融资成本、规模劣势的情况下需要有自身独特的差异化服务优势(包括但不限于:科技优势、数据优势、行业深耕优势等)才能在行业中安身立命。
5
利润贡献偏低:74.19%的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利润贡献率低于 25%,30.32%的企业该贡献率甚至低于 5%。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多为多元化经营,专注供应链金融的机构较少;另一方也反应了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投入部署期,目前盈利能力有限
业务特点:
1
从业务模式类型看,应收账款业务占据绝对优势,有 83.1%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开展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其次是存货/仓单质押融资,开展比例为67.9%;其次为订单融资业务,开展比例为 66.8%;此外企业开展预付款融资的比例为 57.6%;企业开展纯信用贷款的比例为 38%。对比 2018 年调研数据来看,各主要业务类型占比均有提高,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从业企业的提供业务模式日趋多样化。
2
银行和自有资金依然是主要资金来源。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资金来源数据看,有超过 85%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资金来源含有银行资金;有 63%的企业资金来源包括企业自身或股东,这两类资金来源成本可控,息差空间可观。部分企业融资渠道包括保理公司、资产证券化、小贷及其它非银金融机构,相对而言,资金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的融资风险。
2
多重风控手段并用,但目前仍对核心企业高度依赖。需要核心企业高度配合的风控措施占比尤为突出,包括:核心企业提供承诺回购、调剂销售(60%,位列第 1)、核心企业确权(59%,位列第 3)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现有供应链金融业务对核心企业的高度依赖;对应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闭合性和自偿性,资金定向支付(60%,位列第 1)、回款账户监管(58%,位列第4)等措施也被广泛采用。与金融科技相关的风控措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使用,49%的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相关数据、48%的企业利用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测风险、分别有 34%和 25%的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动态掌握相关数据和利用区块链对数据进行增信。
4
金融科技利用广度提升显著,应用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与 AI、云计算、区块链的应用广度都有显著的增长,分别增加了 22%、14%和 8%。但就应用的深度和效果来看,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数据的应用还处在布局投入和早期探索阶段,就调研数据显示61.93%的企业认为大数据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仅有 18.71%的客户认为大数据与结构化风控起到同等作用。
业务模式分类
供应链金融的具体业务模式多样,本文从两个维度对业务模式的类型进行划分,担保物和融资时点。前者从传统金融的视角出发,后者从业务流程的视角出发,具体见下表。
应收账款融资:
保理,是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产品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与此相关的账款催收、管理、担保及融资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在此模式下,担保物通常是买卖双方形成的商业票据,供应商既是信用保证提供者也是融资受益方。
库存融资:
库存融资又被称为存货融资,主要是指以企业库存的货物进行抵质押进行的融资。该模式更适用于存货量大、库存周转慢的企业。对于货品类别而言,考虑到货品质押的管理和价值波动风险,标准品(价值更易评估)、能够识别到件的物品(防止货品被恶意掉包造成损失)更适用于采用该模式。
在该模式下,通常会引入第三方物流对抵质押品实行监管。库存融资能帮助企业释放库存占用的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帮助企业平衡保证生产销售稳定性与提高资金流动性和利用效率的需求。库存融资包括现货融资和仓单融资两大类。现货质押又分为静态质押和动态质押,仓单融资里又包含普通仓单和标准仓单。
仓单融资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分为标准仓单质押和普通仓单质押。
预付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代买方向卖方支付全额货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实务中,预付款融资类产品主要用于核心企业的下游融资,即主要为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融资,其担保基础为买方对卖方的提货权。预付款融资包含两种主要业务模式:
三、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
供应链金融通常需要多个参与主体的协作推进,各参与主体/利益相关方就共同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的生态体系。对生态体系的分析,可以充分把握供应链金融的体系构成、功能定位、未来趋势前瞻。
通过对供应链金融的行业全貌梳理、业务模式分析,可以描绘出供应链金融的生态体系大致如下:
四、金融科技再造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虽然是立足于产业供应链基础上的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紧密交织关联,相较传统金融业务在信用评估手段和风控手段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当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等涌入该领域,各参与主体的资质良莠不齐,一旦不能有效组织和管理,出现信息不对称,违约和“爆雷”的事件也会层出不穷。
现阶段供应链金融发展,仍伴随着各类风险点和实务上的痛点,但近年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突破,使大家对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走向更加成熟和智能的未来充满期待。
物流行业全场景风险管理体系图
五、供应链金融未来展望
在政策加持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的大势下,供应链金融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其中,希望分得一杯羹甚至掌握“切分蛋糕”的大权。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重构优化注入了“活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和突破,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中各主体之间的相对关系有望被重新勾勒。
《报告》指出,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在于:产融结合,产业垂直深耕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突围策略;科技赋能,资源驱动变为技术驱动,供应链金融平台主体生态化;协同创新,金融服务综合化与灵活创新结合;合规运营,监管体系层次化,政府、行业、企业良性互动。
极智嘉冲刺港交所,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附招股书下载)
1935 阅读普洛斯为何坚定加仓华南?揭秘其战略布局背后的逻辑
1614 阅读京东物流与通用物流战略合作!推动供应链资源共享、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1079 阅读2025年物流企业要怎么留住战略大客户?
1053 阅读专线们开始自救求生
996 阅读九个月营收40亿、近四成靠海外仓,这家跨境电商企业在美国囤地5000亩
846 阅读快递停摆风波再起,又是共配惹的祸?
855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804 阅读菜鸟国际快递推出精选专线,欧美多国物流再提速
785 阅读像吃大象一样优化物流成本:企业降本增效的系统方法
80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