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永远是快递物流的痛点,智慧破解痛点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物流配送车,一是无人机,一个是空中,一个是地下,两个都是新智能产品,谁先落地呢?在此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末端物流配送,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指的是将包裹从物流服务商最后一个配送网点送达给消费者的阶段。
末端是人民群众对快递服务感受最深切最敏感的环节,标准化程度与效率双低的末端物流配送,向来是物流成本中最高的环节,也是影响物流产业升级的短板。社会的需求,场景的需要,技术的积累,人口红利的消失,迎来了无人机、无人车时代的到来。
作为物流配送“黑科技”,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无人配送车,都能够极大限度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较低这一痛点,因此,成为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初创科技企业解决末端配送问题的新方向。
“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正在成为趋势,在政策层面,不少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给无人车以及无人机的快速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物流规划》明确指出,无人机,无人车是所要鼓励的重要智能化运载设备,这标志着最后一公里的无人化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向获得了保证。
抗疫期间,无人机、无人车功不可没,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消费者对无人配送的认知,其展现的无接触的优势,既使疫情之后,也为全面铺开准备了体验基础。
无人机,无人车成为解决劳动密集型行业痛点的利器,无论是快递,还是外卖,甚至生鲜和药品等商超零售品的送货上门服务,都在逐步成为无人末端配送重要场景。
各大平台对于无人配送的布局紧锣密鼓,阿里、京东自带场景,自己研发无人技术,自己运营。在无人配送这个赛道上,阿里自研的小蛮驴通过菜鸟驿站已经开始布局,京东在无人机,无人车的配送上都有深入尝试。
去年五月,美团、京东、新石器成为首批无人配送车获牌企业,北京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首次给予了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不久的将来,精准续航、智慧灵动的无人配送利器将改变行业的生态。
当前,全球范围都将无人配送作为布局智慧物流领域的关键一枚棋子,在我国,无人机,无人车肯定会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它们将打破人力造成的末端配送边际成本天花板,解决未来在老龄化社会中的成本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商业模式的底层模型。
无论如何,作为未来智能化物流系统的一部分,无人机、无人车将是行业最后一公里配送发展的一个新拐点。
如上所述,降低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和交付难度,所采用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空中运输的方案,即无人机,二是地面运输解决方案,即无人车,它们所遇见困难不尽相同。
无人机,无人车,哪种方案较好呢,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场景,总的说来,“下乡”是无人机所擅长的,而“进城”则是无人车更为适用。
先说无人机,最好的应用场景是乡村,为什么呢?一是从安全性考虑,二是因为农村的路况更复杂,三是农村住户分散的特点。
对于社会来说,最关注其安全性,毕竟安全可靠高于一切,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待解问题,无人机技术产品还没有成熟到绝对安全的地步。
无人机在偏远的深山中飞行,包括跨海飞行,荒无人烟,并不影响公共安全。但在城市,人口密度大,对飞行安全要求很高,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与城市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概率较大,如果出现事故,空中跌落造成的危害更大。
另外,无人机的配送应用中,噪音污染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难题,噪音大,容易影响人口密集地城市的居民生活。
无人机在交通欠发达的地方,是一个优势,特别是行政村到自然村的末端配送,摒弃了传统陆运线路迂回冗长、高耗低效的方式,优化运输线路,破解了由乡到村配送不畅的困境,真正实现“快递进村”。
无人机运输具有小批量、高频次的物流特点,在满足运载需求较低的偏远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无人机可以在地形复杂山区、边远地区配送、跨海岛物流、边防哨所、应急救灾等场景开展立体应用,高海拔、低温度,都成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消除了物流盲区。
未拥挤的农村地区,对航空的监管障碍较低,容易架起空中物流通道,从现阶段来看,无人机在物流场景内的价值可能更多体现在郊区和农村等地区。目前,京东的无人机配送虽然有所进展,但航线也主要是在偏远地区,避开了人口稠密区。
刘强东很明白这一点,他把无人机的发展重点放在乡村,曾称要在1年内让京东的无人机送货覆盖范围从23万个村庄扩展到42万个村庄,用无人机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无人机的许多安全解决方案已经研究出来,比如,在无人机故障或意外情况发生时,会触发自动返航操作,缓慢降落地面。还可以通过备份的安全系统——弹出无人机降落伞来避免坠落对地面上人或物造成损害,但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改革先行者深圳市出台法律政策开始承认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然而无人机配送在城市从商业模式畅享开始进入试点落地和逐步推广实施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说,还是以农村为主。
再说无人车,在城市更便利,但目前仅在工业园区或大学校园中可行,这是因为技术还没有达到在公开道路行驶的标准。
快递无人配送,目前只在封闭社区落地,但是其优势是在上路,然而,应对公开道路行驶,需要面对复杂得多的驾驶环境,对无人车辆的感知和决策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美团针对城市末端配送场景自主研发的FP400系列无人机已经在北京、深圳两地测试机场完成了超过32万架次的飞行测试,离完全上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于目前政策和技术的综合考虑,对于路况简单、容易预测的封闭物业、园区的配送,无人车的确开始在使用,但开放的道路,因环境复杂,不可控因素多,进展不是那么理想,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应抱有包容谨慎的态度,必须守住安全底线。
尽管“无人配送”物流已进入我们的视野,全面普及还为时过早,无人机,无人车在商业配送领域只能算是刚起步。
无人车和无人机未来将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颇费思量的事情,不仅要看技术发展,还要看相关套配条件的完善,要讲协同。
首先的协同,是处理好成本与快捷的关系,这个领域“很烧钱”,如何平衡好快捷配送和节约成本之间的关系,其中传感硬件技术的迭代与性价比的优化十分重要。
再次是处理好技术与场景的协同,过硬的技术以及与实际场景结合的能力才是真本领,无人配送技术储备迎来爆发点,还需要和场景结合,来自真实场景的反馈,才能推动技术迭代,让无人快递业务很快地流转落地。
随着无人配送走向深水区,对场景理解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如果没有对场景的深刻理解,哪怕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比别人都深刻,也很难把技术转化成适合这个场景的产品。
无人机,无人车在城市的落地需要与智慧城市相协同,需要安全,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协同。安全标准、路权状况,通航管制的等等的不规范,制约着无人机、无人车大规模落地应用。
大范围落地依赖于大环境技术的成熟,需要构建城市空间无人系统,打通数据孤岛,形成统一的城市级无人平台,与城市建筑、立体交通、空港码头、5G网络、数据中心的环境适配。
无人机与无人车,二者之间,谁先落地呢?谁先落地,往往是市场的自我选择。终端的配送问题,本质上就是让我们针对需求现状去选择一条满足需求最便宜或者效率最高的路,是公路好呢、还是航路好?这决定了我们是选无人机,还是无人车。从目前情况看,二者落地都存在瓶颈。
当前无人机伤人、隐私泄露等乱象不断发生,这些都对商用普及带来负面影响。极端场景下,飞行的安全性标准就更加严格,无人机在可靠性、安全性均难满足大规模商用化业务场景水平。
低空经济红利到底何时到来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技术变革力是否已经具备了打造一个低成本、高可靠和数字化天空的条件。
政策性风险是无人机运营绕不过去的坎,而这将从根本上影响无人机研发,随着消费级无人机“黑飞”频频,各地都在加强监管,政策有趋严倾向。
无人机和物流行业的结合仍然处于艰难的探索期,近年国外发生的两件事再次给无人机落地提了个醒,一个是亚马逊Prime项目破产,给无人机最后一公里配送概念足足泼了一桶冷水;另一个是DHL公司在完成无人机物流运输的概念验证后,同样按下了暂停键。
再说无人车,在公共道路商用,涉及到安全和成本等问题,现阶段无人车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产业链还不够成熟。无人配送企业,其中有不少用的都不是自动驾驶的技术架构,而是狭义上的机器人技术架构。
机器人技术,只需能检测到障碍物就行了,但不需要对障碍物进行识别分类,也不需要对其做行为预测,但行驶速度限于5公里/小时左右,且难以提升,当然也无法在城市公开道路上跑。
阿里的机器人“小蛮驴”,据说实现了达摩院最前沿的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但设置的速度不超过20公里每小时,远低于快递员的速度。且只能选择在大学校园、社区,以及办公园区内运行,末端使用场景还需进一步不断锤炼和扩展。
无人配送车能否搞定路权也是一个大问题,无人配送车如何解决合法上路问题、出现交通事故时责任归属方问题以及无人配送机器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现阶段并没有准确的应对答案。
总之,无人机,无人车成为最后一公里的最优解,谁先落地,则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首发 | 富勒科技完成3亿元融资,经纬领投,高成和高瓴跟投
11481 阅读中国兵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岗位
4892 阅读近1500人!中远海运24-25届全球招聘启动
4203 阅读顺丰社招仓储管理经理、KA客户经理、SME客户经理、灵活业务资源专员、散单管理岗等
3753 阅读吉利十一月岗位火热招聘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3735 阅读拼多多集团-PDD | 2025届校招正式批网申时间延长至2025年1月12日
3665 阅读立高食品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类专业
3444 阅读梅花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理类与工程、供应链管理等专业
3428 阅读美团社招仓储主管;郑州运营督导(物流方向);中心仓经理;业务推进专家;水果采购专家等
3273 阅读日日顺供应链2025届校园招聘
328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