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跨境电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最近却遇到了麻烦:供应商产能不足,一个关键元器件供不了货,严重影响到该电商的业务。这个供应商是日本厂商。日本供应商一般比较保守,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业务承诺就不建产能、不备库存。这不,需求落地了,兔子跳出草丛了,鹰却来不及升空了。
刚开始,该电商认为问题是单一供应商,没法形成“充分竞争”,所以日本供应商“有恃无恐”。作为应对措施,他们的本能反应是再找个供应商,却发现“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关键元器件的供应商个个都差不多,属于所谓的“有能力,但也有脾气”的战略供应商[1]:这货是专门给你备的,你要我确保供应,那好,你得给我预测啊,这预测就是业务承诺。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该电商就给新的供应商提供预测,就未来供货达成协议。而这些呢,正是当年他们不愿意为日本供应商做的——这有点像美国的NBA:球队战绩太差,管理层不能接受,就拿主教练开刀;但解雇主教练后,再雇个新教练,成绩还是依旧,却没人再说什么了。
对这个电商来说,问题的实质是拿竞争代替管理,没有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比如分享预测,而是想借助“市场竞争”做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我不给你预测,不履行我的管理责任,但我还是想拿到我的货。大客户的习惯是凭着胳膊粗拳头大,让供应商承担所有的风险,但对于战略供应商却不管用——它们的胳膊也很粗,你不能光靠市场竞争,那是市场行为;你还得采取管理措施,即管理行为。对企业来说,竞争优势没法通过市场行为获取,因为市场行为对大家都一样;差异化的优势要通过管理行为获取。提供中长期预测,帮助供应商管理产能,就是一个典型的管理措施。
这些年,我们接触过的本土企业成百上千,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分不清市场行为和管理行为。就拿前几年闹得纷纷扬扬的铁矿石来说,中国的需求量是全世界最大,但行业产能短缺时,还是拿不到货,拿不到好价格。一个根本原因呢,就是中国钢厂的供应商管理普遍粗放,习惯性地拿竞争代替管理——竞争是市场行为,供应商战略不清晰,需求预测更谈不上,对战略供应商既没控制也没管理。比如日本钢厂为了有效管控战略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甚至参与控股主要的供应商,这些都是管理行为。吃一堑,长一智,中国钢厂学聪明了,也采取类似的措施,纷纷入股海外矿山,从“钓鱼”到“养鱼”,加强对上游资源的管控[2]。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6934 阅读靠供应链暴赚、大建冷链物流,年营收77亿的奶茶品牌冲刺IPO
3485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2988 阅读顺丰、鲜生活、京东物流、万纬物流、普冷、菜鸟…谁家冷链能在2025实现新突破?
2102 阅读中力股份上交所主板上市,电动叉车市场迎新机遇
1279 阅读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发布最新业绩
1167 阅读物流规划中的四个重要元素
1152 阅读科技助力轮胎制造业转型,菜鸟与华勤集团通力轮胎自动化仓储升级项目正式启动
1116 阅读顺丰实现全货机国内航班首次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飞行
1066 阅读滴滴送货开启2024暖冬驿站 50城货车司机可就近取暖休息领驱寒物资
103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