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湖州市“对接冷链和电商供应链、联通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榜上有名。
多式联运是现代物流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多式联运与一般的海海、陆陆、空空的联运存在本质区别,后者的联运采用相同的运输工具运输,而多式联运在国际上通常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灵活将铁、海、陆、空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有效结合,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货物运输,由国内的物流公司提供一站式的运输服务,提高运输的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
首先,多式联运简化了托运、结算以及理赔的手续,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成本,无论运输距离多远,通过几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都可以交由多式联运的经营者负责统一办理,一次托运、一份合同、一次支付费用及保险。一旦中途发生货损货差,能够简化理赔手续,减少费用。
其次,多式联运缩短了货品的运送时间,尤其对于时效性高、价值大的冷链产品,下降了货损货差的可能。各个环节和运送工具之间的衔接紧凑,中转及时,减少了货品的中途停留,尽管货运途中需要屡次变换,通过专业机械的装卸,能有效保证货物安全、迅速、准确、及时地运抵目的地。
并且,多式联运可以提高运输组织水平,优化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在国际多式联运开展之前,不同运输方式的经纪人各自独立,运营业务范围和货运量都有限。是多式联运打破了格局,最大化地发挥了设备作用,合理地安排了运输路线。
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1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海陆联运的高速发展,冷链的蒸蒸日上也日益需要多式联运的迅速成熟。
此前,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冷链物流运输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其中特别指出,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公路冷链专线、冷鲜航班等运输模式,培育冷链运输骨干企业,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建设网络货运平台,优化整合产品、冷库、冷链运输车辆等资源,提升冷链运输服务品质。
多式联运对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以及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的多式联运最早起源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那时大多数需求均为外贸货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向内陆地区的不断扩展以及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原有的分段运输逐渐不能满足需求,从而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此外,港口建设的迅速发展、陆地交通线路的不断完善、中欧陆路运输通道的形成,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都为我国搭建多式联运体系奠定了基础。
但多式联运在冷链上的发展还没有正式成型,冷链运输主要是以纯公路运输为主,公、海、铁、航的无缝对接没有形成流畅的通道,定位不够清晰。
具体来说,铁路冷链在2017—2018年期间进入了提升期,铁路集装箱的发展渐入佳境,承载小件冷链的高铁快运也逐步增长,它们属于多式联运的一个环节。在海铁冷链的国际联运方面,通常是通过中欧中俄的线路将冻肉等运送至港口,再通过公路或铁路再在国内完成内贸运转的流转。海铁运输则在一些港口得到了相应的政策补贴,使海联、公铁等多式联运具有成本优势,成为了大宗货物不错的选择。铁、海、水符合国家战略,也符合绿色物流发展的长期规划,在节能环保上具有优势,利于我国达成“双碳”目标。
因此,国内冷链的多式联运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完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装备升级、市场化运作,提升客户的接受度,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完成多元化的产品拓展尤其是等待农副产品形成严谨的体系。
企业在经营冷链多式联运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需要突破的瓶颈。如疫情的消极影响、市场化的程度不足、政策的出台与落地之间距离、资源有壁垒、信息不对称、信息化建设困难、重资产投入疲软等等。如何实现不同运力之间的互证、如何实现单据的无缝对接与流转、如何搭建信息的共享机制以及开放的资源端口,享受绿通的农副产品如何将优惠政策全程贯穿,都是企业和行业需要关注的方面。
此外,上海升旭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兴武表示,多式联运的特性注定了其对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在某单一板块运输上专业能力出众的人才不一定精通其他运输结构,懂铁路的不懂海运,懂海运的不懂空运,懂空运的又不一定懂冷链。所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多式联运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成熟的人才应具备对操作运营了解、对政策了解、对整个行业了解、能衔接好各个资源之间的运营等能力。目前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足,不能支撑多式联运的发展。
2021年年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作为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它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作出全方位、系统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务实、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规划》的发布,再次引起了行业以及各部门政府对冷链发展、对多式联运的重视,河南,山东,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区纷纷出台多份相关报告及利好政策。
《规划》的落实,推动了运输结构的改革,客户愈发了解区别于传统形态的灵活运输方式,冷链多式联运的普及化,会带领运输产业链跨进更高的门槛,使其跻身为现代智能化产业的一员。
具体来说,针对大宗物资与小件货物的产品特性、时效等不同需求,将衍生出更多的特色多式联运产品,定制化的运输方式或成主流,用于满足市场不同的客户需求。
历来在冷链运输中,农副产品占比极大。但目前农副产品的运输结构相对单一,不灵活,还会受淡旺季等因素限制。未来多式联运在冷链方面的完善必定会刺激农副产品在全国性的流通,保证高品质的产品安全抵达消费者餐桌。
高铁快递的介入,更加符合即时物流的特性,铁、航、公的结合,促进了小件生鲜的运转,大宗产品会随着生鲜电商的繁荣化整为零,适应末端消费者的需求,使冷链物流不再受限于温度和产品特性,为冷链物流的普货化提供可能。
水铁、海铁的业务不断升级让无水港、无轨铁路货场的发展迅速,内贸水运的多式联运冷链得到拓展。很多城市基建已经实现了铁、海、公及冷库的一体化,帮助多式联运冷链货物无缝对接,达成从海到港到车站到公路再到最后一公里的不断链。
未来,进出口业务会从纯海运转为部分多式联运,尤其是海铁、海卡的形式,它规避了海运时长不稳定的劣势,已在国内初具形态。
冷链装备方面的不断进阶,如新能源冷链车,氢能源长途冷链车等可持续发展的装备,从侧面反映了冷链装备多元化的趋势。致力于冷链装备研发的企业不在少数,很多新能源的冷链装备已经投入了市场,蓄冷箱、锂电池箱、柴电一体箱、背包箱、单元化小箱以及太阳能动力箱等等,单元化冷链箱解决了冷链零担发运困难的现状,当这些装备市场化运行,普通车、普货专线物流也可以实现零担冷链的全国化,降低公铁转化的难度,减少重资产的投入。
多式联运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优势明显,实现了司机与货物的分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铁公结合的运输方式承担了大量货物的运发与到达,安全稳定。
当铁、海、公、水、空串联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时,不同产品就可以任意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实现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物流集群,运输部门之间也能打通信息壁垒,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多式联运的协同合作。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5716 阅读极智嘉冲刺港交所,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附招股书下载)
2355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1805 阅读2025年物流企业要怎么留住战略大客户?
1270 阅读赢在供应链:外包战略的系统性思考
1247 阅读快递停摆风波再起,又是共配惹的祸?
1170 阅读专线们开始自救求生
1129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1070 阅读九个月营收40亿、近四成靠海外仓,这家跨境电商企业在美国囤地5000亩
1021 阅读像吃大象一样优化物流成本:企业降本增效的系统方法
102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