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造船大国。培养卓越的专业人才,关系着中国海事产业乃至整个世界海事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这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民俊以及刚刚在宁波举办的中英海事服务与人才发展合作论坛上70余位与会专家的共识。
与会专家建言,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市场空间十分广阔,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海事教育提供者之一,具备丰富的发展经验,双方应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入挖掘双方合作机遇。
无可争议,我国已成为货物贸易大国和海运强国。数据表明,2020年底,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3.1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亿标准集装箱。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名中国港口占八席,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港口中国占七席。
同时,我国也是造船大国。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此外,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超过4000万载重吨。
然而,与海运强国的“雄浑气象”以及船舶往来熙熙攘攘形成对比的是,我国海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仍显滞后。
在世界航运中心日渐东移的背景下,与会专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不无担忧地指出,纵观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航海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似乎今不如昔,各类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海事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职业技能工人“招工难、用工贵”,高端复合型人才“招工更难、用工更贵”。
“我们海事界对各层次、各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急迫。”王俊利疾呼。
海事人才的短缺在世界大港宁波舟山港所在地的宁波显得尤为突出。据IMarEST(英国海事工程及科学技术学会)中国技术中心、宁波蓝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维钧观察分析,宁波舟山港虽然已是世界大港,拥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但在其庞大的相关从业人员中,高端、国际人才所占比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份关于宁波海事从业人才状况的调查报告佐证了李维钧的观点。报告显示,宁波15万左右海事从业人员中,硕士及以上人员不到5%,本科学历人员不到30%,大专学历人员40%左右,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约为15%。人才分布结构多为“橄榄型”,操作型人才多、管理创新型人才少,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高端管理和经营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极度紧缺。
而对于宁波而言,其正大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与宁波舟山港行业地位相匹配的海事服务产业集群,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技能技术人才,以满足未来服务需求和适应技术进步、产业升级。
事实上,宁波海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短缺的情况也映射出我国海事人才短缺这一事实。
在我国,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向新广度、新深度全面推进,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人才、技术、管理等软实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等成为新产业竞争环境下决定成败的关键。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仅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我国人才需求尚存在26.6万人才缺口。
与此同时,我国海运业正在向“智慧、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智能技术、绿色技术在海运业各个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这让海事教育和培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通过中英海事服务与人才发展合作论坛上英国专家的介绍,我们发现,英国的海事人才发展经验为我国海事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提供了学习榜样。
尽管与我国日益增长的航运硬实力相比,传统航海强国英国的航运硬实力逐年下滑,但其首都伦敦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这显然与其全球领先的海事服务能力密不可分。
数百年来,海洋及海事产业一直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为英国成为海上贸易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伦敦海事服务协会(Maritime London)发布的《乘风破浪——英国专业海事服务竞争力研究》(Catching the Wave-UK maritimeprofessional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study)报告指出,英国是全球领先的海事服务供应商,英国海事行业的总附加值为60亿美元,可提供10000个技术性工作岗位,在全球市场中占有25%的份额。
同样,数百年来,英国是各种海事业务的发源地,专业的海事服务一直处于英国和伦敦经济的核心地位,为全球海事行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海事保险、海事金融与会计、海事法律、船舶检验及分类、海事仲裁、咨询等服务,满足了全球海事行业的需求,这也使得英国成为国际航运界寻求优质海事商业服务的首选。
这一切离不开英国对专业人才发展的重视。长期以来,英国海事培训教育被视为国际海事业界的黄金标准。英国深度融合海洋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企业、院校、政府等多方紧密联动,构建行业人才标准体系;充分运用教育科技等手段,在海事职业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科研、专业资格、海员培训等,为行业的繁荣注入活力。
据了解,英国的海事教育全面地涵盖了海事金融、经济、法律、保险、安全、政策、考古、水道测量等各个领域,并形成了包括短期培训、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的多层次、清晰的垂直教育体系,甚至在关键领域还形成了专门的研究中心。机构及院校均面向全球招生,创造了国际化的学习及交流氛围,为英国输送了一批高技能的能够快速、专业解决问题与挑战的海事专业人士。
可以看出,英国大学为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海员提供了大量的海事课程。除此之外,一些全球领先的英国企业也涉足海事培训领域,并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海事行业,获得了巨大成功。
而在通过职业教育确保优秀的海事从业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培训把握晋升和新职务的机会方面,英国同样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2月,英国发布“海事2050战略”,提出必须确保英国海事行业拥有维持作为领先海事国家地位所需的资深人才队伍。英国政府承诺为当今和未来培训世界一流的海事人才队伍,作为“海事2050战略”的一部分,英国交通部对应制定了“人才路线图”(People Route Map),保证海事从业人员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
海事产业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业务,我国正处在建设海洋强国、造船强国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贯彻人才强国战略,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对此,与会专家、工信部IMO工作机制办副主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海事部部长汪璇表达了业界对海事服务与人才培养的诉求:需要“复合型人才”——精通国际规则制定的复合型人才、精通海事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精通“海事+碳排放”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精通船舶智能制造的复合型人才。
显而易见,英国完备的海事人才培养体系,为全球海事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事人才,其先进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英国国际贸易部官员刘静表示,英国在海事保险、法律、金融和教育服务方面极具专业性,其成熟完善的海事人才培养体系将为中国海事人才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当下,海运业正在向“智慧、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智能技术、绿色技术在海运业各个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这让我国海事人才的教育和培训面临充满希望的未来和各种挑战。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海事高等教育机构正在努力调整课程结构,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未来要进一步结合中国海事产业特点,联合国内国外主要涉海教育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信息行业等多方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务实合作,构建满足中国海事产业未来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全面支持中国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正精心打造“海事人才国际化教育服务平台”(Knowledge of Marine International),整合国内外相关教育培训资源,全面服务中国海事工业人才建设。
中英两国在海事领域合作历史悠久,在海事人才领域,中英双方具备很强的互补优势和良好的合作基础。
在此次论坛上,IMarEST中国技术中心正式揭牌。同时,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与IMarEST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IMarEST支持宁波海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包括国际职业资格和注册(包括至最高特许资格)的提升路径,指导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职业规划等专业服务,并通过共同组织国际会议、行业活动、赛事等海事相关活动,提升宁波港航服务业竞争力。
创立于1889年的IMarEST是国际上最具规模和权威的海事及轮机工程学会和学术团体之一,为全球海事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发展、认证和教育服务。过去数年,IMarEST已与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宁波大学等国内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
李维钧认为,依托IMarEST中国技术中心落地运营,引入国际普遍认可的IMarEST国际工程师专业技能标准及认定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宁波港航服务、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使用及评价机制,“为宁波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国纵深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示范效应。”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5716 阅读极智嘉冲刺港交所,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附招股书下载)
2355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1805 阅读2025年物流企业要怎么留住战略大客户?
1270 阅读赢在供应链:外包战略的系统性思考
1247 阅读快递停摆风波再起,又是共配惹的祸?
1170 阅读专线们开始自救求生
1129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1070 阅读九个月营收40亿、近四成靠海外仓,这家跨境电商企业在美国囤地5000亩
1021 阅读像吃大象一样优化物流成本:企业降本增效的系统方法
102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