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项目的是否成功,关键看运营、服务和管理。
当然,运营服务工作的风险也是始终存在的,定位不准、理念落后,招商不力、服务短板,管理不善、机制不顺,效率低下、平台僵化,都是运营服务阶段常见的问题。
1、园区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和监管机制,对不规范行为监管和惩罚力度不足,园区秩序混乱、管理薄弱。
2、信息化建设短板,自动化程度不高,智能系统投入不足或者老旧,严重拖累园区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行政等配套服务跟不上,各项能耗较高,单位人力比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4、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运营管理等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隐患、安全风险系数高,影响园区正常运营。
5、信息不畅通、管理不当,互联互通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没有建立,导致供应商、仓库、运输公司各自为政,拖慢了物流效率和响应速度。
6、运营方没有参与物流园区全过程管理,硬件、软件在空间布局、仓储配比、交通动线、联动匹配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矛盾。
7、基础设施欠账多,设施老化和损坏现象严重,维护成本大。
8、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培训机制,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素质不高。
一般来说,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主要有管委会+公司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团队外包模式。
管委会+公司模式是政府成立物流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这是物流园区经常采用的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政府是园区运营、服务和管理的强大后盾,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能够加快物流政策的实施与落地,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缺点是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对市场信息跟进和发应较慢,专业型物流人才缺乏,领导层更换概率较高,有一点的政治风险。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是以企业为主体、同行业相跟进而对园区进行管理、运营与日常维护。
这种模式,通过具有运营管理经验的主体企业引导,形成“1+N”雁阵特征,以组团化、兵团作战的联合方式开展运营一体化,有利于园区规模化抱团发展,股权制市场推进。
团队外包模式是聘用有经验的第三方团队对园区进行运营,实现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构建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运营体系。
这种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及物流业发展最新趋势,制定合理的运营策略与发展机制,充分运用交通、仓储、配送及政策等因素,以灵活有效的运营机制和高效有力的管理手段,实行园区运营、服务和管理的良性发展。
当然,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营理念的变革,智慧化、数据化、精细化、供应链运营的新思维正在深刻影响园区运营与管理,特别是在物流网、物联网、车联网及大数据时代,更需要具有创新管理经验、强大实操经验的专业团队来从事外包运营管理。
1、战略发展能力
从战略层面明确物流园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理清物流园区利益相关者诉求,选择园区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设计配套的管理和配套服务体系,制定对应资源配置计划和组织保障措施。
2、品牌推广能力
树品牌,扩影响,抢占区域物流行业发展制高点。通过园区品牌营销推广、人脉圈建立、口碑形成等,持续建立物流园区在区域与物流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物流园区的品牌推广运营涉及物流园区品牌、市场品牌、产品品牌和物流服务品牌等多个层次。
3、商户服务能力
商户服务主要围绕获取新商户、留住老商户、为商户创造价值等,包括商户关系的管理与开发、新商户增量拓展、老商户入驻体验与反馈等。
4、风险管控能力
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过程面临各种各样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招商风险、政策风险等,园区运营方需要具备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和制定风险应付方案的能力。
5、大数据运用能力
通过大数据采集系统(摄像头、传感器、探测器等),对物流园区日常运营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经过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建立成本测算优化模型、需求预测匹配模型、路由规划模型、智能配载模型等,为园区物流业务智慧化赋能。
6、资本管理能力
通过政企对接、银企对接和企业互助,挖掘园区价值,获得资本助力,在资本活化、投资管理、融资管理、资金池管理等上下功夫。引进或搭建物流金融产业服务平台,提供物流贷、供应链保险、仓单质押等服务,为园区关联商户进行金融赋能。
7、公共关系协调能力
建立和维护好政商关系,加强外联和公关能力,包括物流行业政策研究、获取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政府关系维护、行业关系维护、媒体关系维护、合作伙伴关系维护等。
8、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整合能力
实施人才战略,通过实操、培训的系统化过程,发掘和培养园区各类物流专业人才,为园区不断输入新的生命和核心竞争力;注重发展企业文化,为园区运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精神内涵。
1、运营要点
一是运营近期,称之为资源集聚期。园区投入运营1-2两年期间,以“招商引商、力聚资源”为发展理念,树品牌,扩影响,立足于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现代物流要素资源载体,实行由提供物流服务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拓展。
二是运营中期,称之为资源整合期。园区投入运营3-5年期间,以“内建生态、外塑能力”为发展理念,立足园区已集聚资源,加强整合应用,资源优化配置,用要素资源构建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
三是运营远期,称之为资源优化期。园区投入运营5年以后,以“战略优化、价值输出”为发展理念,立足于园区已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运营模式与管理团队的输出。管理运营上由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体系建设上由服务体系向产业体系构建转变。
2、运营服务内容
一是基本服务:主要集中在存储、运输、配送、转运等传统业务领域,开展这些业务的园区占比超过75%。
二是配套服务:有物业、停车、餐饮、安保、住宿、能源、购物、维修等,开展这些业务的园区占比超过60%。
三是增值服务:有供应链服务、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直播代理、异地仓等,开展这些业务的园区占比超过45%。
四是金融服务:主要有供应链保险、运输保价、担保、采购、仓(提)单质押、设施设备租赁、代收垫付(资金池)等,开展这些业务的园区占比超过20%。
五是政务服务:主要有办公自动化、市场监管、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行政许可、邮政代办、公安服务和帮助商户子女入学等,开展这些业务的园区占比超过30%。
六是贸易服务,主要有贸易生产、流通加工等。
七是国际服务,主要提供国际运输、国际货代、口岸业务,海外仓业务。
八是低空物流服务。
九是跨界服务,主要有物流会展、文旅研学、知识产权输出、品牌输出等。
运营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就是构建“5+2”的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5指园区公共服务5个方面,2指园区信息服务2个平台。
园区公共服务5个方面主要是:
一是物业管理服务。如同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为入驻企业和商户提供基本的保安、保洁、防火、秩序和维修等基本服务。
二是政务代办服务。办理工商注册,代办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统一开具发票,办理物流业务方面的行政许可等。争取引进相应的工商、税务、银行机构以及行业管理部门入驻园区。
三是企业管理服务。组建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为园区商户提供人力资源、财务记账、法律合同、子女入学等服务。
四是供应链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业务信息和供应链信息,提供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采购商、终端商、消费者、物流配送商、软件平台、设备设施等全过程服务,使入驻企业集中发展自身核心业务。
五是金融服务。创造各种条件,开展贷款、担保、保险、资金池、融资租赁和仓单质押服务。
园区信息服务2个平台主要是:
一是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有:物流全搜索、发啦网、中国物通网、货运宝等。物流信息平台很多,主要分为企业自身运营平台和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
二是园区内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由园区统一开发建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满足入驻企业(商户)的电子商务需要,也降低了企业(商户)成本费用。
物流园区的赢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即土地增值、出租收入、服务收入、投资收益及其余收益。
1、土地增值
园区所有者与经营者均能从土地增值中获取收益。园区土地以低价购得,等完成园区建设、设备运作和开园运营后,地价将会大幅度升值。土地升值,必然带动园区土地、仓库、铺位、写字楼(公寓)等增值。
2、出租收入
这是物流园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主要有:
一是仓库租赁收入,这是园区出租收入主要来源。
二是设备租赁收入,园区主要交通设施(铁路专用线)、物流设备(装卸)、运输设备(车辆)等出租给园区内企业,收取租金。
三是房屋租赁收入,除仓库外,园区办公大楼、沿街商铺、大棚和商务用房出租租金。
四是停车场收入,园区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
五是管理收费,如物业管理费、企划活动费、广告位费。
3、服务收费
一是信息服务收费,这是最主要的服务收费。
提供车辆配载信息,帮助用户增加车辆的满载率和减少成本,从节约成本中按比例收取一定服务费。
提供物流供求信息,从本地和周边地市配送商户经营的物流商品,为本地大型商场、批发市场和大商户服务,为他们从全国各地集中配送按成交额提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费等。
二是各类运营服务收费,配套服务、增值服务、政务服务、企业管理、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贸易服务、国际服务、跨界服务等事项收费。
4、投资收益,主要指园区投资加工、贸易、配送和配套项目的各项收益。
从仓储规划,看DeepSeek的实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3854 阅读单月总货量同比增长734.4%!独家解读顺嘉国际货站跨越式增长背后的效率密码
2072 阅读“京东服务+”洗衣中央工厂招商、3C上门安装/维修招商
1485 阅读跨越速运第21架全货机入列+西部枢纽空侧启用,航空运力完成中国版“锁喉”!
1235 阅读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158 阅读京东外卖重点推广39城
1043 阅读冷链不只是物流,还是依托供应链的生态
1037 阅读德邦物流注销回购股份 京东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016 阅读传“6800底薪+五险一金”招外卖小哥,0佣金的京东外卖能否杀出重围?
1008 阅读京东,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91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