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衔接也是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能力改善的一大重点。
根据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出台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目前全国各地基本都制定了院前急救的专项文件,不断完善当地院前急救服务体系。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全面提升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要求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需求。
◑ 到2022年,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不低于95%,服务满意率不低于98%。
◑ 用于日常院前医疗急救的救护车达到每3万人口配置1辆,常备不少于100辆负压救护车。
◑ 到2022年,全市急救站点达到465个,其中2021年底前至少完成总任务量的70%。
据悉,目前国家卫建委正在开展《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的相关制定工作,该文件的出台将会对我国院前急救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管是院前急救还是院内急救,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在加强院前急救工作的同时,院内急救也同样重要。而在院内急救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情况错综复杂,急救药品短缺的情况时常发生,那么,如何保证院内急救药品保障供应是医药供应链面临的共同问题。
着眼于医药物流环节,急救药品的及时、安全送达是第一要务。
首先,“确定谁有药”。这就要求医院和企业之间,在急救药品方面建立紧密的联系,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医院能够在第一时间确定哪家企业能够提供药品。
其次,“确定谁能最快的提供”。有所需急救药品的企业可能不止一家,那么我们要确定哪家企业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配送。这就需要运用数字化的手段,通过医药物流相关信息系统,精准确定企业,然后准确规划出最优配送路线。
第三,从企业自身而言,要积极参与到医疗急救服务体系的建设当中,承担社会责任。各个城市的医药流通企业内部要针对急救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服务体系,时刻做好提供紧急服务的准备,并具备相应的执行力。
第四,与时间赛跑,速度就是生命。交通的通畅性对急救药品的紧急配送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院前急救车辆具备绿色通道,医院内部也为急诊患者建立救治绿色通道,这样尽可能的为患者争取快速接受诊疗时间。而急救药品的紧急配送却没有绿色通道,令人匪夷所思。希望未来相关部门能就此问题有所改善。
综上,医药物流在急救药品供应保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急救药品的顺利配送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希望国家卫建委、国家交通部未来能出台针对性的便利政策,进一步提高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智航飞购完成天使轮融资
1449 阅读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跨境电商的巨大冲击
1375 阅读800美元不再免税,T86清关作废,跨境小包何去何从?
1113 阅读SCOR模型:数字化时代供应链管理的航海图
1039 阅读白犀牛副总裁王瀚基:无人配送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946 阅读快递人2025愿望清单:涨派费、少罚款、交社保......
949 阅读传化智联:紧跟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助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876 阅读突发!美国邮政停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税取消,影响几何?
879 阅读物流职场人性真相:鹰鸽博弈下的生存法则
841 阅读京东物流北京区25年331大件DC承运商招标
81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