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了以前负责过的一个副食仓管的项目,这个项目的特点是快进快出,利用仓库来给客户分货,仓库常常需要在3,4个小时完成所有的配送点的货物。
于是仓管员提到了一种“诚信收货”的概念,即收货时先让他们全部收(不扫码验货),再拣货时用把枪一个一个得扫,用拣货来反推收货数据,这样能节省作业时间。
其实提出这个概念的初衷是为了节省作业时间,用拣货数据来约束收货数据,但显然是把这两种概念给弄混淆了,收货的目的是为了约束供应商,去衡量供应商交货质量的情况,确认收货后会付款给供应商。
而拣货的目的是为了配送给客户,是为了将货物准时按量送达给客户。
试想想如果收到的货有问题,此时我们根本不能判定是送的货有问题,还是仓库作业人员无意的损坏。
所以这种道理也说不清楚的需求,最终我没有答应去做。
但也考虑到这种快进快出的特点。最终做了一键拣货的功能。即收货的时候按实际的收,检货的时候,若实在扫描不完,提供了PC端一键拣货的操作。
对于货品上哪些是扫码拣,哪些是一键拣,也能区别出来了,对于收货/拣货的人效也能很好的统计出来。
那么回到主题,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收货呢?
因为仓库收货工作是连接采购与销售的纽带,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企业获利空间的大小。
另外收货的货品是否完好无损,是否能够将货款打给供应商。如果收货时不妥善处理是很容易造成库存差异的,从而影响到整个仓库的管控。
例如非上班时间收货,造成收货的数据与系统不同步。纯手工清点货物作业时,手工作业往往会其具有较大的出错概率。登记到excel里对应数据写错。
因收货数据造成的错误。容易到造成错误的发货单据,从而影响给供应商结账。
此外还有几种常见的收货错误情况。例如因包装所带来的错误。未开箱验货时。商品SKU录入错误。
收货时错误的录入的计量单位。把托和箱弄错,甚至是数量数错。
所以我们在设计系统收货的时候,更多偏向于用pda来进行作业。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让作业人员更能够方便快捷(傻瓜式)的完成作业,减少后续数据录入和导入出错的概率。
关于供应链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作者提到了两点。第一点使职责分离。
例如仓库员工不可以既有批准物料移动(做计划)又自己执行移动(实际移动)的操作。
例如仓库保管员工坚守之道,利用职务之便。在系统上完成了货物的出库。然后又串通外部的不法分子将货物运出卖掉。所以我们在设计权限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操作。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性。
第二点则是在制定职责时,要考虑各种情况,一定要尽可能的杜绝和防范,减少漏洞。
很多时候,在最开始实施初期的制度时,大家都会遵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慢慢疏忽起来,不再严格按照流程来办事儿,而是走一些自定义的捷径。
例如公司规定仓库保安只能允许提前预约的卡车进入仓库提货。但是面对特殊紧急发货的情况,保安会迫于压力。最后没有预约的卡车也进入到仓库。这个先例一旦破坏让其他人就很难以信服。
规则也就不在那么容易遵守,安全性也就无从谈起。供应链的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儿。
说到供应商的交货考核情况。这里需要提出一个概念,叫时间窗口。以交货时间在某个区间。太早或太晚都不好。
太早仓库的面积可能会比较小,无法存放大量的货物。造成货物拥挤。甚至是爆仓的情况。
而太晚则会扰乱生产计划,若客户需要的货迟迟没有送来。仓库会收到更多的投诉,也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的送货效率。
我们常用订单行来衡量及时率和准确率,而并非用订单或订货数量。因为订单包含多个会有多个商品。而订单数量不同商品种类不一样,数量也千差万别。
送10个到达9个差1个,和送1000个到达999差1个,虽然数量上都是差1,但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相对而言,使用订单行来衡量更可靠。
收货方应该提早知道每个订单的到货时间,防止因收货人手不够,未将收货数据录入系统的情况。
这里一般都有一个预期,即提前知道需要收哪些货,货品的数量是多少,以及大概预测收多久。有了预期后再结合实际的收货效率就能产出考核报表。
并且也能知道在大促时是否增加人手,安排值班人员等情况。
避免收货区域发生爆仓。主要表现为大量托盘堆积在入口通道。降低收获的工作效率。供应商司机投诉。若是着急的客户也会进行投诉。
很多小的仓库因为想节约制单的时间,要求系统服务商提供类似无单收货的功能,即无计划的,能以实际到多少实际收多少为来创建订单明细,记录收货数据。
对于这个功能,其实是饱受争议的,先不说没有计划所带来的问题,其次万一供应商发错货了呢?把原本是B仓库的货物发到A仓库,而恰好A仓库又有该货物。
A仓库收到货之后,又做了上架动作,此时才发现货物收错了,又需要将这些货拿出来,只能让仓库做库调或指定库位商品出库,这其实很是麻烦,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时间浪费。
那无单收货是否就没有价值呢?这种问题又怎么去规避呢?其实我认为只需多加一步确认即可避免这种错误。
在收货完成前,增加回单的确认,前面也说了,回单是一个双方的确认,对于无单收货,本身就没有订单,那回单则是重中之重,需要供应商和仓库人员仔细核对上面的信息,若信息无误后再进行按回单描述进行收货。
凡是人工操作的活动,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错误,我列举几种导致出错的原因。
1、 简单的记忆缺失:比如记错了要收货的数量、或者数错输错数量。
2、由于信息太多导致的疏忽和错误:信息量太大对人脑是一种负担,同时接收到大量信息,很容易搞混,选择商品时选错。
当人们在工作时,不可能不出错。这些错误是由于人脑的特点造成的,大脑很容易错过细节,所以无论检查得多么仔细,都可能会发生错误。了解人类的这种认知功能是预防错误的第一步。
物流部门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运输、仓储和相关的资料检查工作。如果这项工作依赖于人的双眼,那么就会出现错误。
这是因为人类的认知功能不适合机械地执行细致的工作。
举个例子,地铁里的安检人员通常有2个人,一个人负责进站秩序,另一人看着安检机屏幕。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需要对换一下岗位,因为长期盯着屏幕后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我们在设计系统的时候,要尽可能减少输错数错选错的概率,即使出错了,也应该有办法进行撤销。
例如在PDA收货时,能提供扫指定条码进行收货数量默认+N(N一般为1),若扫描相同的条码,最好能有所提示,避免重复收货(非唯一码的暂时没办法,只能靠培训标准作业去规避)。
此外就是多提醒。因仓库一般比较吵闹,最好在收货成功时有滴的声音,表示收货成功。若出现失败,则需要告知明确弹窗告知失败原因,并语音告知“重复”、“失败”。
保留关键内容给信息的接受者,减轻他们处理信息的工作量,提高准确性。
若真的出现错误收货的情况,应该在已收列表上,显示收货人、收货时间、收货情况,并允许在指定条件允许撤销收货。而非只能在PC上去撤销,具体可用功能权限来加以控制。
最后是电子化。我们要尽量使用电子化的方式来打印出已收的情况,自动把已收商品、数量写入到单据上,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对于仓库的收货地址、收货人、联系电话等,我们可将预设信息写入到仓库上,只需要输入仓库编号,就可以自动带出正确的信息,减少手工输入的环节,提高数据正确率。
部分仓库收货后一定要进行质检才能做入库处理,尤其是生鲜食品类的商品。质检分为全检和抽检,质检后不合格的,可以直接进行拒收或退货操作;质检是由质检部门完成。
在质检环节,主要是根据收货信息创建抽检单,这些往往是在 QMS 系统中进行的,抽检单号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入库单。
抽检的箱数或数量是根据质检系统中设置好的策略规则生成的,按计划抽检一定数量的商品进行质检。
抽检单生成后,质检组需要进行质检提货,此时商品从收货货位开始进行转移,进入到质检区,质检完成后如果合格可以直接交给入库组进行入库(上架)操作。
对于不合格的进货单需要进行拒收操作,注意,至此商品还没有进行入库,即前端销售或 SCM中采购单状态还是待入库状态。所以在系统处理时,质检未合格的商品并不会产生库存。
质检过程中涉及收货组与质检部门的货品交接,有转移就可能会有异常场景出现。最常见的就是交接过程中出现商品丢失,如果发生需要确认损益原因,确定责任部门,此部分并不属于我们常见的盘点单。
在质检环节,输出项是质检报告单,此信息常常保存在 QMS 系统中,必要的时候,在WMS系统可增加单据照片上传功能。
和运输系统一样,运输系统存在合同物流。而收货环节存在纠纷,我们应该用物流协议去约束供应商。
物流协议是使用标准化的语言规范客户与原料供应商。是订单交付的物流规则。他主要具体包括五个部分。信息流、供应链敏捷性,相关责任、还有其他具体信息(基本收货信息,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可循环包装使用等)。
对于供应商的约束原则上是不建议频繁的更换原料供应商、和快递物流。
若送货物流公司不按收货方规定操作(包括送货品种多或少),该协议应定义好对应的惩罚方式。
在收货时,我们经常用到回单。回单主要是确认仓库收到得货品的品种和数量,以及收货人和收货时间。
在遇到收货纠纷时,能够根据该凭证进行核对。所以物流协议中应该规定好对应回单的详情。系统能记录好对应的回单,提供图片上传的功能。
农夫山泉23-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5299 阅读益海嘉里(金龙鱼)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储备生
4653 阅读特斯拉智能制造校招专项:24-25届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4632 阅读盒马社招运输经理;店仓管理专员;仓储业务物资管理高级专员;店仓经理
4362 阅读京东社招项目运营岗;客户体验分析;配送运营岗;客户经理岗;营业部负责人岗
4377 阅读亚马逊全球物流团队「物流销售岗位」热招中
4082 阅读曼伦2025校招供应链物流岗位
4061 阅读KK集团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供应链岗位
3975 阅读招贤纳新丨美通招聘这些岗位人才
3771 阅读SHEIN社招资深物流运营专员;战略经营分析专家(供应链);仓储经理(英语);资深供应商管理专员(物流);资深经营分析师(履约)
3564 阅读